[拼音] dān mén dú hù
[释义] 一个院里只住一户,也指一院一户的住宅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他首先找来后勤处的同志,下令腾出这座单门独户的喇嘛住宅(喇嘛已还俗离去)。”
[拼音] dú bà yī fāng
[释义] 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拼音] dú dào zhī chù
[释义]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出处]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拼音] dú fū mín zéi
[释义] 独夫: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暴君;民贼:祸害人民的人。残暴无道、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
[出处] 《尚书 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拼音] wéi wú dú zūn
[释义] 见“唯我独尊”。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拼音] dú chū xīn cái
[释义] 犹独出心裁。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二:“松江提督张云翼以公侯世职,而《严滩》一首,独出新裁。”
[拼音] dān jiā dú hù
[释义] 指单独一家一户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他们还是单家独户,住在上边茅屋子里的时候。”
[拼音] dúu qīng dú xǐng
[释义] 独自清白,独自觉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出处] 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拼音] dú dé zhī jiàn
[释义] 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见解。
[出处] 明·归有光《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争自为说,创为独得之见。”
[拼音] dú chū jǐ jiàn
[释义] 见:见解、主张。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出处] 清·无名氏《续小五义》第一回:“且说黑妖狐智化与小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议,独出己见,要去王府盗取盟单。”
[拼音] dú cái zhuān duàn
[释义]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做出决定,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出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
[拼音] dú shǒu kōng fáng
[释义] 独:独自;守:守候。独自居住在房子里
[出处] 《古诗十九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拼音] qíng yǒu dú zhōng
[释义] 钟:汇聚,专注。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
[出处] 季羡林《大觉寺》:“我为什么对大觉寺情有独钟呢?”
[拼音] zhòng zuì dú xǐng
[释义] 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出处] 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拼音] gū zhōu dú jiǎng
[释义] 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
[出处] 京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怎能够光凭这一家仇恨,个人勇敢、孤舟独桨、匹马单枪?”
[拼音] dú bì jiāng jūn
[释义] 指孤立无援的人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整个革命战争的观点看来,和主力红军是互为左右手,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就像一个独臂将军。”
[拼音] dú lì nán zhī
[释义] 独:单独;独立:不依赖外力。比喻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出处] 清·无名氏《说唐》第55回:“雄信闻言大怒,想众将都已杀尽,独立难支,遂叫一声:‘罢了!’”
[拼音] dān qiāng dú mǎ
[释义] 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出处] 清 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拼音] dú shàn yī shēn
[释义] 同“独善其身”。
[出处]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拼音] dú chū yī shí
[释义] 超群出众,一代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