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n xǐ ruò kuáng
[释义]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出处]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拼音]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释义] 丧:丧失;失去;心:指理智;狂:疯狂。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或凶残到了极点。
[出处] 《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拼音] lì wǎn kuáng lán
[释义] 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拼音] kuáng fēng bào yǔ
[释义]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出处]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拼音] kuáng fēng nù háo
[释义]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拼音] kuáng wàng zì dà
[释义]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旧唐书 皇甫镈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拼音] jīng xǐ ruò kuáng
[释义] 若:好像;狂:发狂。既惊且喜;神态失常;像发了狂似的。形容惊喜到了极点。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拼音] kuáng fēng è làng
[释义]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拼音] kuáng tāo hài làng
[释义] 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
[出处] 清 梁启超《近代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其立于城上之罗兰夫人及狄郎的士党,遂不得不为狂涛骇浪之所淘尽矣。”
[拼音] huān xǐ ruò kuáng
[释义] 欢喜得好像发疯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
[拼音] kuáng hōng làn zhà
[释义] 指疯狂地轰炸
[出处] 李若冰《瓦窑堡啊,一盏不灭的灯》:“天上飞机狂轰滥炸,地上发动武装大游行。”
[拼音] kuáng fēng zhòu yǔ
[释义] 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出处]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
[拼音] jǔ guó ruò kuáng
[释义] 举:全;狂:疯狂。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纵情欢乐不能自已;都像疯狂了似的。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拼音] kuáng fēng jù làng
[释义] 猛烈的风,巨大的浪。指来势迅猛或同时有强劲冲击力的变化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打鱼的人要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
[拼音] kuáng fēng làng dié
[释义] 比喻轻薄放荡的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紫燕黄莺,绿柳丛中寻对偶;狂蜂浪蝶,夭桃队里觅相知。”
[拼音] huān xīn ruò kuáng
[释义]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吴玉章《辛亥革命》:“当变法的诏书一道道地传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赞成变法的人,真是欢欣若狂。”
[拼音] kǒu chū kuáng yán
[释义] 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拼音] kuáng tāo jù làng
[释义] 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同“狂涛骇浪”。
[出处] 巴金《废园外 长夜》“先前那里面有的是狂涛巨浪,现在却是一阵炙骨熬心的烈火。”
[拼音] kuáng piáo làn dǔ
[释义] 指沉溺于嫖妓赌博
[出处] 《恨悔》第一回:“跑到上海,狂嫖滥赌抽大烟,生病死去。”
[拼音] kuáng quǎn fèi rì
[释义] 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出处]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