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ì quǎn qún fèi
[释义] 邑:乡邑。乡邑的狗群起吠叫。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拼音] quǎn mǎ zhī liàn
[释义] 比喻臣子眷恋君上。
[出处] 唐 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
[拼音] jī quǎn jiē xiān
[释义]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拼音] pán shí quǎn yá
[释义] 盘石:巨石。指分封宗室以巩固其统治
[出处] 《晋书·武十三王等传论》:“文昭武穆,方驾于鲁、卫、应、韩;盘石犬牙,连衡于吴、楚、齐、代。”
[拼音] huái wáng jī quǎn
[释义] 淮王: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王家的鸡和狗。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出处] 清·吴伟业《过淮阴有感》:“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拼音] quǎn mǎ zhī chǐ
[释义] 齿:年轮。自己的年龄
[出处] 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拼音] quǎn mǎ chǐ suǒ
[释义] 齿索:没牙。狗和马老了,牙都掉光了。谦称自己年老体衰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迫于岁暮,犬马齿索。”
[拼音] quǎn mǎ chǐ qióng
[释义] 狗和马老了,牙都掉光了。谦称自己年老体衰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素有固疾,恐犬马齿穷,不极大恩。”
[拼音] quǎn mǎ zhī yǎng
[释义] 供养父母的谦辞。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拼音] quǎn bù yè fèi
[释义] 吠:狗叫。形容社会治安良好,没有盗贼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6卷:“在任治得路不拾遗,犬不夜吠,丰稔年熟。”
[拼音] quǎn mǎ zhī jí
[释义] 谦称自己的疾病。
[出处] 汉·张衡《东京赋》:“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
[拼音] quǎn mǎ zhī chéng
[释义] 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
[拼音] jǐng shēng tún quǎn
[释义] 景升,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字。表与其子琦琮皆碌碌无为。故世人用“景升豚犬”谦称自己的子女。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枸》:“向忧伯道之忧,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侍孕者,尚不一其人,虽尽属~,然得此以慰桑榆,不忧穷民之无告矣!”
[拼音] quǎn mǎ zhī mìng
[释义] 命:生命。对自己生命的谦称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
[拼音] quǎn yá yīng zhǎo
[释义] 喻善攫取的手段。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征利》:“我这生财妙手,从来会抓,岂仗你犬牙鹰爪,才能做家。”
[拼音] quǎn mǎ zhī jué
[释义] 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出处] 《汉书·息夫躬传》:“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
[拼音] tūn zhǐ bào quǎn
[释义] 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拼音] quǎn fèi zhī dào
[释义] 指穿窬之盗;小偷。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拼音] zhòng quǎn fèi shēng
[释义] 比喻随声附和。
[出处] 汉 应劭《风俗通 怪神 李君神》:“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沲。”
[拼音] mù tù gù quǎn
[释义]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出处]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