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uǎn fèi zhī jǐng
[释义] 指抢劫、偷窃之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拼音] quǎn mǎ zhī xīn
[释义] 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拼音] tǔ jī wǎ quǎn
[释义]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拼音] quǎn mǎ liàn zhǔ
[释义] 喻臣下眷怀君上。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踊跃之怀,瞻望反侧,不胜犬马恋主之情。”南朝·宋·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狐涂怀窟志,犬马恋主情。”
[拼音] quǎn yá xiāng jiē
[释义] 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
[出处] 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丧》:“甘州之诸屯,犬牙相接。”
[拼音] quǎn mǎ zhī nián
[释义] 犹犬马齿。
[出处] 三国·魏·曹植《黄初六年令》:“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
[拼音] quǎn yá cī hù
[释义] 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
[出处]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拼音] xiào quǎn mǎ lì
[释义] 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出处] 《水浒传》第八二回:“臣旧岁统率大军前去征进,非不效犬马力,奈缘暑热,军士不伏水土。”
[拼音] quǎn yá xiāng lín
[释义] 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地相连接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甚厄塞地利。”
[拼音] quǎn mǎ zhī bào
[释义] 愿象犬马那样供人驱使,以报恩情。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至死也不忘大德,当效犬马之报。”
[拼音] pēng quǎn cáng gōng
[释义] 犹烹狗藏弓。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拼音] nìng wéi tài píng quǎn,mò zuò lí luàn rén
[释义]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拼音] fàng yīng zhú quǎn
[释义] 指打猎。
[出处] 《明史·韩文传》“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
[拼音] jià quǎn zhú quǎn
[释义] 谓出嫁女子唯夫是从。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逼嫁》:“却不道嫁犬逐犬,切莫要看样画葫芦,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卷。”
[拼音] jī quǎn bù ān
[释义] 见“鸡犬不宁”。
[出处] 刘流《烈火金刚》第十回:“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安!”
[拼音] jī míng quǎn fèi
[释义] 见“鸡鸣狗吠”。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拼音] gù quǎn bǔ láo
[释义] 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宜及时设法补救。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拼音] fēi yīng zǒu quǎn
[释义] 见“飞鹰走狗”。
[出处]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闷,则除是飞鹰走犬,逐逝追奔。”
[拼音] fēi yīng bēn quǎn
[释义] 同“飞鹰走狗”。
[出处] 唐·柳泽《上睿宗书》:“或打球击鼓,比周伎艺;或飞鹰奔犬,盘游薮泽。”
[拼音] pán shí quǎn yá
[释义] 盘石:巨石。指分封宗室以巩固其统治
[出处] 《晋书·武十三王等传论》:“文昭武穆,方驾于鲁、卫、应、韩;盘石犬牙,连衡于吴、楚、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