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èn niú zhī mǎ
[释义]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拼音]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
[释义]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拼音] wō xíng niú bù
[释义]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拼音] niú zhī yī máo
[释义] 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出处] 《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
[拼音] fēng mǎ niú
[释义] 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出处]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盗侠》:“唐责之:‘某与公风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实慕君子,何至驺卒不若也。’”
[拼音] niú sōu mǎ bó
[释义] 见“牛溲马勃”。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
[拼音] niú dāo gē jī
[释义]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自纪》:“牛刀割鸡,舒戟采葵。”
[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释义]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拼音] guī mǎ fàng niú
[释义]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
[释义]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释义]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出处]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拼音] niú yī duì qì
[释义]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处]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拼音] niú pí dà wáng
[释义] 牛皮:指虚套的话。指会吹嘘而不干实事的人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都是牛皮大王!”
[拼音] hū niú zuò mǎ
[释义] 见“呼牛呼马”。
[出处]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拼音] niú xīng zhī nǚ
[释义] 即牛郎织女。
[出处]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诗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拼音] qì chōng dòu niú
[释义]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
[出处] 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拼音] lǎo huáng niú
[释义] 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出处] 吴强《红日》第一章:“这个‘老黄牛’我倒真有点心跳得慌!”
[拼音] niú mián jí dì
[释义] 吉:吉祥。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
[出处] 《晋书·周光传》:“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
[拼音] rú zǐ niú
[释义] 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出处] 郭小川《登九山》:“人在变,思想在变,多少英雄甘当孺子牛。”
[拼音] mù niú wú quán
[释义]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出处]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