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ài máo fǎn qiú
[释义]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拼音] ài hè shī zhòng
[释义] 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二年》:“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拼音] ài rén hào shì
[释义]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拼音] ài rì xī lì
[释义] 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且志士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拼音] ài sù hào gǔ
[释义]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拼音] ài shēng wù sǐ
[释义] 爱:喜爱;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拼音] ài zhī yù qí shēng
[释义]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拼音] wū wū zhī ài
[释义]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出处] 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第六卷:“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
[拼音] ài zé jiā zhū xī,wù zé zhuì zhū yuān
[释义]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拼音] tān míng ài lì
[释义] 贪图名位,喜好钱财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贪名爱利,汨没世途。”
[拼音] ài kǒu shí xiū
[释义] 爱:吝惜。指怕羞而难以出口说话
[出处]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耽误。”
[拼音] ài zhě rú bǎo
[释义] 将喜爱的东西视同珍宝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6卷:“张公自道着手了,便道:‘本不当计较,只是爱者如宝,添些便罢。’”
[拼音] zēng ài fēn míng
[释义] 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出处] 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拼音] huān miáo ài yè
[释义] 欢:欢喜。指欢乐恩爱的感情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补恨》:“单则为一点情根,种出那欢苗爱叶。”
[拼音] chǔ chǔ kě ài
[释义] 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出处] 郁达夫《沉沦》:“庭内的假山如花草,布置得楚楚可爱。”
[拼音] yōng zhèng ài mín
[释义] 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拼音] ài guó yī jiā
[释义] 热爱祖国,像一家人
[出处] 《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
[拼音] gān táng yí ài
[释义] 甘棠:木名,即棠梨;遗:留;爱:恩惠恩泽。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
[出处] 唐 刘禹锡《答衢州徐使君》诗:“闻道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拼音] ài lǐ cún yáng
[释义]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拼音] jìng tiān ài mín
[释义]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出处] 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聪,敬天爱民,豁达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