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ng ná yàn què
[释义] 比喻捉拿毫不费力。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皂隶似鹰拿燕雀,把吴氏向阶下一摔,正待用刑。”
[拼音] lái hóng qù yàn
[释义] 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出处] 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拼音] yàn què xiāng hè
[释义] 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多用作祝贺新屋落成之语。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
[拼音] mù yàn fǔ yú
[释义] 见“幕燕鼎鱼”。
[出处] 《时敏报·美人禁工新约平议》:“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苟安,为幕燕釜鱼之计也乎?”
[拼音] yàn què wū què
[释义] 比喻谗佞小人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屈原·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拼音] tù kuí yàn mài
[释义] 形容景象荒凉。
[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拼音] yān dài zhī shí
[释义] 比喻庸才下品。
[出处] 隋 江总《让尚书令表》:“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燕岱之石,混同瑚琏之器。”
[拼音] xiè lán yàn guì
[释义] 谢兰,系“谢庭兰玉”之省称;燕桂,《宋史·窦仪传》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窦仪父)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时称窦氏兄弟为燕山五龙。后遂以“谢兰燕桂”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出处] 谢兰,系“谢庭兰玉”之省称;燕桂,《宋史·窦仪传》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窦仪父)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时称窦氏兄弟为燕山五龙。
[拼音] yàn chǔ fén cháo
[释义] 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拼音] hǔ tóu yàn é
[释义] 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出处] 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拼音] fēi yàn yóu lóng
[释义] 像飞翔的燕子和游走的龙。形容美女体态的轻柔飘逸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舞盘》:“宛若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
[拼音] wǔ yàn gē yīng
[释义] 莺:黄莺。指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形容一派太平景象
[出处] 明·张凤翼《灌园记·齐王拒谏》:“计日周秦兼并,烽烟罢警,正好酣柳眠花,舞燕歌莺。”
[拼音] fǔ yú mù yàn
[释义] 生活在锅里的鱼、筑巢在帷幕上的燕。比喻处境极不完全。语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出处] 语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拼音] cán tóu yàn wěi
[释义]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出处] 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拼音] liǔ yīng huā yàn
[释义] 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出处] 元 张可久《落梅风 闲居》曲:“青山隐居心自远,放浪他柳莺花燕。”
[拼音] jiù yàn guī cháo
[释义] 从前的燕子又飞回老窝。比喻游子喜归故里。
[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裴兴归衙》:“似旧燕归巢,双语檐前。”
[拼音] shè yàn qiū hóng
[释义]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拼音] yàn ān kè dú
[释义] 谓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
[拼音] yàn cháo yú shàng
[释义] 同“燕巢于幕”。幙,同“幕”。
[拼音] yàn é hǔ tóu
[释义] 同“燕颔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