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n jiāo huǒ liáo
[释义] 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出处] 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她摸黑坐着,心焦火燎地等着邻家的闺女从夜校回来帮她收拾。”
[拼音] kǔ shēn jiāo sī
[释义] 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拼音] kǔ xīn jiāo sī
[释义] 焦思:焦急地思索。形容用尽心思,想方设法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又说他苦心焦思六七年,竟不能把太平天国消灭。”
[拼音] guǎn tū chún jiāo
[释义] 管:笔管,指笔;焦:干燥。笔写秃,嘴唇说干。比喻办事交涉很费力
[出处]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外部以咨商藩部为辞,藩部以官民不便为说,虽管秃唇焦,而终无如彼何。”
[拼音] jiāo sī kǔ lǜ
[释义] 着急忧虑,苦心思考。
[出处] 邹韬奋《经历》:“我这时的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绥远的被侵略,每日所焦思苦虑的只是这个问题。”
[拼音] wū jiāo bā gōng
[释义] 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
[出处] 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
[拼音] diāo hǔ jiāo yuán
[释义]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出处]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
[拼音] kū nǎo jiāo xīn
[释义] 谓竭尽心力。
[出处]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是留东同人枯脑焦心日夜经营者也。”
[拼音] jiāo jīn shuò shí
[释义]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 北齐 刘昼《刘子新论 大质》:“大热煊赫,焦金烁石。”
[拼音] jiāo xīn rè zhōng
[释义] 费尽心思,万分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