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ū tāi fén yāo
[释义] 剖挖母胎,残害幼体。谓凶残不义。
[出处] 《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
[拼音] jiāo xīn rú fén
[释义] 焦:干燥到极点。费尽心思,万分忧虑
[拼音] fén zhōu pò fǔ
[释义] 釜:古代用的锅。烧掉船只打破锅。比喻坚决不能动摇的决心。
[出处] 南朝·颜竣《为世祖檄京邑》:“支军别统,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芜湖,入据云阳。”
[拼音] fén shī yáng huī
[释义] 见“焚骨扬灰”。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烧坯》:“其母恨礼甚,又诣弄部,请照陶和气例,凌迟后焚尸扬灰。”
[拼音] fén lín jié zé
[释义]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喻只图眼前利益。
[出处] 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窃恐焚林竭泽之后,能无鱼惊鸟散之忧?”
[拼音] fén lín ér tián
[释义]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出处]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拼音] yàn chǔ fén cháo
[释义] 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拼音] jiāo fén guì zhé
[释义] 比喻仁人志士被残害
[出处] 鲁迅《集外集 诗》:“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拼音] fén qín yù hè
[释义] 犹焚琴煮鹤。
[出处]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焚琴鬻鹤,伧父所为,不图出之改之。”
[拼音] jié zé fén sǒu
[释义] 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拼音] fén lín ér tián
[释义] 同“焚林而田”。
[出处] 宋·秦观《李训论》:“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鱼,明年无鱼。”
[拼音] fén lín ér shòu
[释义] 同“焚林而田”。
[出处]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
[拼音] niǎn tǔ fén xiāng
[释义] 同“捻土为香”。
[出处]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我这里捻土焚香画地炉,我拜罢也忙瞻顾,多谢神灵佑护。”
[拼音] fén diǎn kēng rú
[释义] 见“焚书坑儒”。
[出处]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拼音] fén cháo dǎo xué
[释义] 见“焚巢荡穴”。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办贼》:“用了第二计,可以焚巢捣穴,削草除根,不留一个余贼。”
[拼音] fén lín ér liè
[释义]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拼音] wèi fén xǐ xīn
[释义]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拼音] fén xiāng sǎo dì
[释义] 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拼音] niǎo fén yú làn
[释义] 《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后以“鸟焚鱼烂”谓因内乱而覆亡。
[出处] 《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拼音] fén xiāng dǐng lǐ
[释义] 犹焚香礼拜。
[出处]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那杭州百姓,前番受过他的恩惠,今又听得他来,不胜欢喜,大家都打点焚香顶礼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