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206个与“”相关的成语:
  • 烧身

    [拼音] yǐn huǒ shāo shēn
    [释义] 比喻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也可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出处]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
  • 心急如

    [拼音] xīn jí rú huǒ
    [释义]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黑灯瞎

    [拼音] hēi dēng xiā huǒ
    [释义]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
    [出处]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呵,你这个时候,走什么,黑灯瞎火的。”
  • 树银花

    [拼音] huǒ shù yín huā
    [释义]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出处]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万家灯

    [拼音] wàn jiā dēng huǒ
    [释义] 千家万户的灯光。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
    [出处] 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满腔怒

    [拼音] mǎn qiāng nù huǒ
    [释义] 满腔:充满心中;怒火:形容极大的愤怒。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 《我们的战友邱少云》:“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 辉煌

    [拼音] dēng huǒ huī huáng
    [释义] 灯火灿烂;形容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 刀山

    [拼音] dāo shān huǒ hǎi
    [释义]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出处]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执杖

    [拼音] míng huǒ zhí zhàng
    [释义]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 抱薪救

    [拼音]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 判若水

    [拼音] pàn ruò shuǐ huǒ
    [释义]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 谭诗 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 无交

    [拼音] shuǐ huǒ wú jiāo
    [释义] 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出处] 《隋书 循吏传 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 负薪救

    [拼音] fù xīn jiù huǒ
    [释义]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 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 抢劫

    [拼音] chèn huǒ qiǎng jié
    [释义] 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
    [出处] 郭沫若《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 冒三丈

    [拼音] huǒ mào sān zhàng
    [释义]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 连天

    [拼音] pào huǒ lián tiān
    [释义] 炮火:战场上发射出的炮弹在爆炸后产生的火焰;连天:连接着天空。形容枪炮声、光焰等与天空相接;战争十分激烈。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就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 连天烽

    [拼音] lián tiān fēng huǒ
    [释义]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 冲天

    [拼音] nù huǒ chōng tiān
    [释义]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 救民水

    [拼音] jiù mín shuǐ huǒ
    [释义] 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 上身

    [拼音] rě huǒ shàng shēn
    [释义]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出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