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uán yuán bù jié
[释义]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竭:完。形容接连不断,没有尽头
[出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
[拼音] kū běn jié yuán
[释义] 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出处] 《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拼音] sù liú qiú yuán
[释义] 同“溯流穷源”。
[出处] 《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
[拼音] tuī běn sù yuán
[释义] 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拼音] duān běn chéng yuán
[释义] 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
[拼音] běn mò yuán liú
[释义]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拼音] tàn běn qióng yuán
[释义] 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
[拼音] yuán tóu huó shuǐ
[释义]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 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拼音] tàn běn sù yuán
[释义] 探:求索。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出处] 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第五章第三节:“它对词语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还不到家。”
[拼音] tóng yuán yì liú
[释义]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出处] 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拼音] zhuī gēn qiú yuán
[释义] 同“追本溯源”。
[出处]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拼音] zhuī gēn sù yuán
[释义] 同“追本溯源”。
[出处] 晓剑《本市市长无房住》:“其实,若追根溯源,他还是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进市长楼,而不至于落个将前人卸磨杀驴、扫地出门的恶名。”
[拼音] qīng yuán zhèng běn
[释义] 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出处] 《文史知识》:“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需要客观地分析,清源正本,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
[拼音] fǎn běn sù yuán
[释义] 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已部:“昔之人孔之乎,渊渊深思,盖知之矣,故反本溯源,立胎教之义,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
[拼音] tuī jiū gēn yuán
[释义] 推究:推求论究。推求根本,论究来源
[出处] 《北史·苏绰传》:“欲使察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根源。”
[拼音] xún yuán tǎo běn
[释义] 穷本溯源。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申左》:“如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
[拼音] tóng yuán yì pai
[释义] 见“同源异流”。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拼音] tǎo liú sù yuán
[释义] 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出处] 清·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溯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拼音] qióng běn jí yuán
[释义] 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出处]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
[拼音] kòu yuán tuī wěi
[释义] 追究其根源。
[出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第六卷:“徐昌毂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