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īng shuǐ yá mén
[释义] 喻没有油水的机构或地方。
[出处] 《新华月报》1980年第5期:“在市总工会混了两年,觉得工会是清水衙门。”
[拼音] chéng qīng tiān xià
[释义]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拼音] yù jié bīng qīng
[释义] 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也作“冰清玉洁”。
[出处] 唐 杨炯《李怀州墓志铭》:“金多木少,孔文举之天骨;玉洁冰清,华子全之神彩。”
[拼音] yáng qīng jī zhuó
[释义] 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出处] 《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拼音] qīng jìng wú wéi
[释义] 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出处] 唐 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拼音] qīng guō lěng zào
[释义] 见“清灰冷灶”。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走到计氏院内,只见清锅冷灶,一物也无。”
[拼音] bīng qīng yù rùn
[释义] 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
[拼音] míng yuè qīng fēng
[释义]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出处] 明 沈采《千金记 遇仙》:“恋功名水上鸥,俏芒鞋尘内走,怎如明月清风随地有,到头来消受。”
[拼音] shuǐ qīng wú yú
[释义]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出处] 汉 班固《白虎通》:“故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拼音] qīng píng shì jiè
[释义] 太平世界。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你须不是史思明的贼党,清平世界,谁敢调弄良家女子。”
[拼音] qīng fēng míng yuè
[释义]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出处] 《南史 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拼音] chán jiā bù qīng
[释义] 缠夹:纠缠夹杂。杂七杂八搅在一起,弄不清楚。
[出处] 鲁迅《孔乙己》:“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拼音] kōng shì qīng yě
[释义] 在对敌斗争时,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品藏起来,使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出处]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拼音] ěr gēn qīng jìng
[释义]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出处] 《圆觉经》上卷:“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拼音] fēng qīng yuè jiāo
[释义] 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出处] 唐·无名氏《薛昭传》:“及夜风清月皎,见阶间有三美女,笑话而至。”
[拼音] shén qīng qì shuǎng
[释义]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出处]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拼音] fèi shí fēng qīng
[释义]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出处] 《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拼音] qīng pín rú xǐ
[释义] 指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清·李心衡《金川琐记·示梦先生》:“清贫如洗,无以为殓,龚为经理其丧,复资助旅费。”
[拼音] qīng xián zì zài
[释义] 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四卷:“昼之所思,夜之所梦,连睡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闲自在。”
[拼音] xíng zhuó yán qīng
[释义]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出处]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