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āo jí dài gōng
[释义] 指用消极的方法不认真工作
[出处]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五)消极怠工。稍不遂意,就消极起来,不做工作。”
[拼音] wàng méi xiāo kě
[释义]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宋·赵长卿《好事近》词:“犹胜望梅消渴,对文君眉蹙。”
[拼音] xiāo shēng nì yǐng
[释义]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出处] 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拼音] xiāo chóu pò mèn
[释义] 消除忧愁,破除郁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
[拼音] bīng xiāo wù sàn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北周 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拼音] pò sàn hún xiāo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元·张鸣善《普天乐·赠妓》:“口儿甜,庞儿俏……引的人魄散魂消。”
[拼音] jī huǐ xiāo gǔ
[释义]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出处] 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三》:“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逐墨翟,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拼音] xiāng xiāo yù suì
[释义] 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拼音] xiāo chóu shì mèn
[释义] 消:消除;释:解除。消除愁闷,使身心愉快
[出处]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九夏名花,遍地亭而照灼。足可消愁释闷,悦畅心神。”
[拼音] bīng xiāo xuě shì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靳以《被煎熬的心》:“父亲已经在楼梯口那里等她,好象原想申斥她几句,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释的样子,只在急急地问她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事。”
[拼音] bīng xiāo dòng jiě
[释义]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拼音] pò xiāo hún sàn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拼音] xiāng xiāo yù sǔn
[释义] 见“香消玉碎”。
[出处] 清·缪艮《沈秀英传》:“秀英香消玉损,已返方诸。”
[拼音] jiā dào xiāo fá
[释义] 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韩文子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拼音] hún xiāo pò sàn
[释义] 魂:灵魂;魄:气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拼音] huǒ miè yān xiāo
[释义]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出处] 晋·傅玄《四言杂诗》:“忽然长逝,火灭烟消。”
[拼音] hún xiāo pò sàng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7回:“那火炮飞将起去,震的天崩地动,岳撼山摇,城中军马,惊得魂消魄丧,不杀自乱。”
[拼音] hún xiāo dǎn sàng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段恺]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拼音] xiāo shēng miè jì
[释义]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出处] 《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拼音] huàn ruò bīng xiāo
[释义] 犹言涣然冰释。
[出处] 南朝·梁·王莹《答释法云书难范缜》:“标理明例,涣若冰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