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37个与“”相关的成语:
  • 道听

    [拼音] 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 脂傅粉

    [拼音] tú zhī fù fěn
    [释义] 脂:胭脂;傅粉:擦粉。搽胭脂抹粉。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某公穴窗纸窥之,则涂脂傅粉,钗钏衫裙,一一整饬。”
  • 肝胆

    [拼音] gān dǎn tú dì
    [释义] 见“肝脑涂地”。
    [出处] 汉·刘向《说苑·善说》:“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
  • 同归殊

    [拼音] tóng guī shū tú
    [释义]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尘羹

    [拼音] chén gēng tú fàn
    [释义] 见“尘饭涂羹”。
    [出处] 清·钱谦益《答唐训导论文书》:“南宋以后之俗学,如尘羹涂饭,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弃之。”
  • 东抹西

    [拼音] dōng mò xī tú
    [释义] 见“东涂西抹”。
    [出处] 清·龚自珍《金缕曲·沈虹桥广文小像题词》词:“只东抹西涂还肯。两载云萍交谊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 歌巷舞

    [拼音] tú gē xiàng wǔ
    [释义] 同“涂歌里抃”。
    [出处] 明·袁宗道《顾使君考绩序》:“一温然长者,兀坐而泣之,可立使民涂歌巷舞。”
  • 歌里抃

    [拼音] tú gē lǐ fù
    [释义] 路途的人歌诵,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
    [出处] 南朝·梁·沈约《贺齐明帝登祚启》:“涂歌里抃,载怀凫藻。”
  • 歌里咏

    [拼音] tú gē lǐ yǒng
    [释义] 同“涂歌邑诵”。
    [出处]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欢若亲戚,芬若椒兰。”
  • 歌邑诵

    [拼音] tú gē yì sòng
    [释义]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出处]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增类帝之宫,饬礼神之馆,涂歌邑诵,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
  • 黎庶

    [拼音] lí shù tú tàn
    [释义] 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出处] 《晋书 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 不拾遗

    [拼音] tú bù shí yí
    [释义] 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 肝心

    [拼音] gān xīn tú dì
    [释义] 犹言肝脑涂地。
    [出处] 唐·陈子昂《谢衣表》:“臣万死骷骨,垂配蒙荣,载战载殒,肝心涂地。”
  • 画蚓

    [拼音] huà yǐn tú yā
    [释义] 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谦词。
    [出处] 明 宋濂《赠会稽韩伯时序》:“顾余不敏,操无用之学,徒以空文出应时须,画蚓涂鸦,日不暇给。”
  • 彗泛画

    [拼音] huì fàn huà tú
    [释义] 彗:扫帚;汜:以水洒地。涂:泥。谓以帚扫秽,以刀划泥。比喻极其容易。《汉书·王褒传》:“及至巧冶铸干将之朴,清水焠其锋,越砥敛其咢。水断蛟龙,陆犀革。忽若彗汜画涂。”颜师古注:“彗,帚也。汜,把洒地也。涂,泥也。加以帚扫汜洒之地,以刀画泥中,言其易。”
    [出处] 《汉书·王褒传》:“及至巧冶铸干将之朴,清水焠其锋,越砥敛其咢。水断蛟龙,陆犀革。忽若彗汜画涂。”颜师古注:“彗,帚也。汜,把洒地也。涂,泥也。加以帚扫汜洒之地,以刀画泥中,言其易。”
  • 知反

    [拼音] mí tú zhī fǎn
    [释义] 见“迷途知反”。
  • 出处殊

    [拼音] chū chǔ shū tú
    [释义] 亦作“出处殊途”。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