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àng jì píng zōng
[释义] 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出处] 吴梅《风洞山 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迹萍踪向何处投。”
[拼音] fēng jìng làng píng
[释义] 静:安静;平:安定。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次日过江,风静波平,也自欣然。”
[拼音] pò làng chéng fēng
[释义] 见“乘风破浪”
[出处] 《宋书·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拼音] jīng fēng hài làng
[释义] 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据地保那张报单,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批了‘如详办理’四个大字,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拼音] hài làng jīng tāo
[释义] 骇:使惊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堂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拼音] fēng kǒu làng jiān
[释义]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拼音] píng zōng làng yǐng
[释义] 像浮萍、波浪一样无定所。比喻到处漂泊,踪迹无定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拼音] fàng làng bù jī
[释义]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出处] 《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拼音] xīng bō zuò làng
[释义] 兴:掀起;作:兴起。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7回:“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
[拼音] jīng tāo nù làng
[释义] 同“惊涛骇浪”。
[出处] 宋·韩拙《论观画别识》:“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竑腾沸,喷溅漂流。”
[拼音] chōng fēng pò làng
[释义]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楼船,不敌今日之铁甲飞轮冲风破浪也。”
[拼音] dà làng táo shā
[释义] 淘:用水冲洗。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出处] 粟裕《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拼音] fàng làng bù jū
[释义] 见“放浪不羁”。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三七:“她又常和妓女们来往,她满意自己的权威,可是也羡慕她们的放浪不拘。”
[拼音] wú fēng shēng làng
[释义] 见“无风起浪”。
[出处]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第11卷:“山内差役多客民充当,无风生浪,遇棚民有事,敲骨吸髓,弁兵附和为奸。”
[拼音] xuè làng xiào ào
[释义] 形容戏谑笑闹。
[出处] 《诗经 邶风 终风》:“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拼音] làng fèi bǐ mò
[释义]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出处] 老舍《多鼠斋杂谈》:“他便也只会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攻击别人,且自鸣得意。”
[拼音] fàng làng jiāng hú
[释义]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江湖:指四方。在江湖上无拘无束地生活
[出处]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翱翔天地,放浪江湖。”
[拼音] rèn có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释义]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出处]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休养》:“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拼音] jīng tāo jù làng
[释义] 同“惊涛骇浪”。
[出处] 清·李调元《大风渡黄河歌》:“我闻黄河天上来,惊涛巨浪相喧豗。”
[拼音] làng jìng fēng tián
[释义] 恬:安静。风平浪静。比喻十分平静
[出处] 元·王实甫《苏小卿月夜贩茶船》:“这些时浪静风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