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ìng duì rú liú
[释义]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出处]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拼音] tì sì héng liú
[释义]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亦作“涕泗纵横”。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临书振腕,涕泗横流。”
[拼音] rèn qí zì liú
[释义]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拼音] fēng liú yùn jiè
[释义] 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风度潇洒;才华含蕴也可用来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出处] 《北齐书 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拼音] liú yán fēi yǔ
[释义] 见“流言蜚语”。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拼音] liú shuǐ luò huā
[释义] 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
[出处] 南唐 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拼音] gǎn cháo liú
[释义] 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拼音] gāo shān liú shuǐ
[释义]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拼音] gǎn jī liú tì
[释义] 涕:眼泪。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出处] 唐·刘禹锡《王公神道碑铭》:“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拼音] hàn liú mǎn miàn
[释义]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出处] 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拼音] xiāo sǎ fēng liú
[释义] 气度超脱,风度大方。亦作“风流潇洒”。
[出处]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几年踪迹叹江湖,潇洒风流人怎知。”
[拼音] shuò shí liú jīn
[释义]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拼音] nà jiàn rú liú
[释义] 虚心听取谏议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为我王纳谏如流,因此上丞相奏准。”
[拼音] jiǔ liú sān jiào
[释义] 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
[拼音] jí jǐng liú nián
[释义] 形容光阴易逝。
[出处] 宋·晏殊《殊玉词》:“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拼音] liú lí diān pèi
[释义]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出处]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拼音] liú lí zhuǎn xǐ
[释义]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出处]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拼音] liú fāng hòu shì
[释义] 见“流芳百世”。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桓温]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拼音] kuài bù liú xīng
[释义]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出处] 单田芳《燕王扫北》第32回:“又等了一会儿,李七骑马回来了。只见他在府门外翻身下马,手提马鞭,快步流星进了里屋。”
[拼音] niào liú pì gǔn
[释义] 形容惊慌狼狈之态。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尿流屁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