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ēng liú làng zǐ
[释义] 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出处] 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七卷:“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流浪子。”
[拼音] liú fēng yú sú
[释义] 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出处] 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
[拼音] wén cǎi fēng liú
[释义] ①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②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出处]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清·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拼音] yín wěi xià liú
[释义] 放荡淫乱,指人纵欲乱为
[拼音] tóu biān duàn liú
[释义] 《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 《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拼音] wò tàn liú tāng
[释义] 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出处] 《文选·陆倕》:“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国枯朽。”
[拼音] fēng liú yǐ nǐ
[释义] 风流:风韵;旖旎:柔美的样子。风韵柔媚
[出处]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我这女儿吹弹歌舞,书画琴棋,无不精妙,更是风流旖旎,机巧聪明。”
[拼音] fēng liú bó làng
[释义] 风流:风度。风流浪荡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9回:“文嫂便把怎的说念林氏,夸奖老爹人品家道,怎样结识官府,又怎的仗义疏财,风流博浪。”
[拼音] fēi gé liú dān
[释义] 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拼音] fēn fēng pǐ liú
[释义] 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出处]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燕公真爽快,真是分风劈流的话,我们就算决定了。”
[拼音] jié duàn zhòng liú
[释义] 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
[出处] 《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朱子语类》卷七六:“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截断众流句。”
[拼音] wù jū xià liú
[释义]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出处] 《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拼音] liú xuè qiān lǐ
[释义] 形容死伤非常多。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拼音] liú fēng yí sú
[释义] 流风:遗风;俗:习俗。流传下来的风尚习俗。指人虽去世,风范犹存
[出处] 宋·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虽更衰乱,先王之典刑犹存,流风遗俗,未尽混然也。”
[拼音] pò làn liú diū
[释义] 破烂不堪的样子。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当驾官即开了,捧出丹盘来看,果然是件破烂流丢一口钟。”
[拼音] qī qiào liú xuè
[释义] 七窍:指人头上的七个孔,即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口。口鼻等处往外流血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
[拼音] tǔ rǎng xì liú
[释义]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拼音] fēng chū quán liú
[释义] 像群蜂倾巢,如泉水涌流。形容一时并作。
[出处] 清 龚自珍《古史勾沉论二》:“孔子殁,七十子不见用,衰世著书之徒,蜂出泉流。”
[拼音] fú chēng liú shuō
[释义] 称:称引。广泛称引,丰博谈论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要略》:“故为之浮称流说其所以能听,所以使学者孳孳以自几也。”
[拼音] tóng yuán gòng liú
[释义]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出处] 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