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ōng yōu dòng míng
[释义] 通晓、洞察幽冥之事。
[出处]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文成作师,通幽洞冥。”
[拼音] zuān tiān dǎ dòng
[释义] 比喻利用一切机会投机钻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那边渔阳伯与郭掌柜摩拳擦掌的时候,正这边庄稚燕替章凤孙钻天打洞的当儿。”
[拼音] dòng jiàn dǐ yùn
[释义] 洞:深入,透彻;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出处] 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
[拼音] dòng rú guān huǒ
[释义] 见“洞若观火”。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
[拼音] dòng xī wú yí
[释义] 洞:深入,透彻;洞悉:知道。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出处] 孙中山《伦敦被难记》:“此人之果为谁,及其抵英国后之一举一动,本使馆洞悉无遗。”
[拼音] zuàn dòng mì féng
[释义] 比喻千方百计地寻找时机。
[出处] 茅盾《子夜》十一:“做公债的人那一个不在那里钻洞觅缝探听老赵的手法呢!” 又十六:“一下里他那好像冻僵了的心重复生气蓬勃,能够出主意,能够钻洞觅缝找门路了。”
[拼音] wú dòng jué xiè
[释义] 比喻无事生非,故意找岔子。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在城棍徒无风起浪,无洞掘蟹,亏得当时立地就认了,这些人还道放了空箭,未肯住手,致有今日之告。”
[拼音] tōng yōu dòng líng
[释义] 通晓、洞察幽冥灵异之事。
[出处] 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尚辨天意,犹测地情。况我神造,通幽洞灵。”
[拼音] tōng yōu dòng wēi
[释义] 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佛光满禅师法嗣》:“并钩深索隐,通幽洞微。”
[拼音] dòng yǐn zhú wēi
[释义]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出处] 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
[拼音] dòng xī qí jiān
[释义] 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拼音] dòng xī dǐ yùn
[释义] 洞:深入,透彻;悉:知道;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十兰判官》:“先生自幼通于小学,及长,博极群书,于汉、唐先儒之学,无不洞悉底蕴。”
[拼音] dòng jiàn qí jiān
[释义] 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出处] 《元史·许衡传》:“李林甫妒贤嫉能,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
[拼音] dòng chè shì lǐ
[释义]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拼音] dòng jiàn gǔ jīn
[释义]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出处] 《旧唐书·王及善等传论》:“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哉。”
[拼音] dòng jiàn fèi fǔ
[释义] 洞见:透彻地看见;肺腑:内心。清清楚楚地看见内心世界。形容诚恳坦白
[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愬复能待以厚礼,示以赤诚,言笑无间,洞见肺腑。”
[拼音] qīng xū dòng fǔ
[释义] 指月宫。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除却了清虚洞府,只有那沉香亭院。”
[拼音] lín hán dòng sù
[释义] 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出处] 北朝 后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拼音] qī kǒng bā dòng
[拼音] lìng yǒu dòng tiān
[释义] 另有一种新鲜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