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ī sǎ zì rú
[释义] 挥洒;挥笔洒墨。指写诗、作文、写字、绘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处理事务十分干练、娴熟。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拼音] yáng yáng sǎ sǎ
[释义] 洒洒:连绵不断的样子。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
[拼音] fēng liú xiāo sǎ
[释义]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出处] 明 徐复祚《红梨记 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东尘,知心有几。”
[拼音] xiāo sǎ fēng liú
[释义] 气度超脱,风度大方。亦作“风流潇洒”。
[出处]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几年踪迹叹江湖,潇洒风流人怎知。”
[拼音] sǎ sǎ xiāo xiāo
[释义] 犹言凄凄凉凉。又言落落大方。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
[拼音] xiāo xiāo sǎ sǎ
[释义] 指人的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出处] 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三折:“三魂儿潇潇洒洒,七魄儿怨怨哀哀,一灵儿荡荡悠悠。”
[拼音] qiāo suǐ sǎ gāo
[释义] 比喻倾家荡产。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最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亲属,一曰官之仆隶,是四种人……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