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i jià ér gū
[释义] 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沽:卖)。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
[出处] 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金宝》:“待时而动曰待价而沽。”
[拼音] gū míng diào yù
[释义] 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极力谋取好名誉。沽:买;钓:喻用手段取得。
[出处] 金 张建《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于人闻,而专苛察督责。”
[拼音]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买。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处]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拼音] gū míng yāo yù
[释义] 沽:通“酤”,买;邀:求得。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
[出处] 《清史稿·迈柱传》:“若此税不当收,潢当请豁免,何得以公指代完,沽名邀誉?”
[拼音] shàn jià ér gū
[释义] 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出处] 《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拼音]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见“钓名沽誉”。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为国家谋长久……毋钓誉沽名,毋模棱两可。”
[拼音] gū yù diào míng
[释义] 同“沽名钓誉”。
[出处]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并非沽誉钓名,不过稍尽棉力。”
[拼音] gū míng mài zhí
[释义] 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
[出处] 《明史·钱唐韩宜可等传赞》:“伯巨、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
[拼音] gū míng yào yù
[释义] 犹沽名钓誉。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二:“子张问闻与达一章,达是躬行实践做出来底,闻是沽名要誉底。”
[拼音] gū yù mǎi zhí
[释义] 同“沽名卖直”。
[出处]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若方其争论新法之际,便行窜黜,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直,谓之非上所建立,谓之不能体国,谓之不遵禀处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亦不能成其美矣。”
[拼音] gū jī xū míng
[释义] 沽激:矫情求誉;虚名:名不副实。指以伪装骗取名誉
[出处]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第22卷:“康节先公深达世务,不以沽激取虚名如此。”
[拼音] shè lì gū míng
[释义] 谋取财利和名誉。
[出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张昉》:“乃迹寄林泉,心悬富贵,旦暮奔走,射利沽名而叩其中,且空空无当于用。”
[拼音]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处] 《管子 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 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