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é bēn hǎi jù
[释义] 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理学二》:“与朱文公往复辩论,每书辄倾竭浩荡,河奔海聚。”
[拼音] fù shí fù hé
[释义] 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拼音] hé hàn wú jí
[释义] 河汉:银河;极:尽头,边际。银河广阔,无边无际。比喻言论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亦比喻恩泽广大,使人难以报答。
[出处] 《庄子 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无极。”
[拼音] jiǔ jiāng bā hé
[释义] 泛指所有的江河。
[出处] 《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当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龙会,会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
[拼音] hé hàn jiāng huái
[释义] 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出处] 明·黄叔初《端正好·寿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准绳规矩,养成的河汉江淮。”
[拼音] miǎo ruò hé hàn
[释义] 形容奇异怪诞之极。
[出处] 明·可观道人《序》:“墨憨氏补辑《新平妖传》,奇奇怪怪,邈若河汉,海内惊为异书。”
[拼音] hé bù chū tú
[释义]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拼音] kuì dí rú jué hé
[释义] 溃:散,乱。溃败的敌人像河水冲决堤坝一样
[出处] 唐·许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尊彼前茅,追奔若顺海,乘兹破竹,溃敌如决河。”
[拼音] sān shòu dù hé
[释义]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优婆塞戒经 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
[出处] 《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