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é bó wéi huàn
[释义] 指歪门邪恶的风气
[拼音] hé yú fù jí
[释义] 指腹泻。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拼音] lì dài hé shān
[释义] 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拼音] qì tūn hé shān
[释义] 吞:吞掉。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气吞河山,大旗指处,悍贼披靡。”
[拼音] 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
[释义] 日月天天经过天空,江河天天流经大地。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拼音] dān xuě tián hé
[释义] 见“担雪塞井”。
[出处]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哥哥每担雪填河。”
[拼音] píng hé bào hǔ
[释义] 凭:从水中走过去;暴:空手搏斗;暴虎:空手打虎。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也比喻勇猛果敢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漫夸他陆地行舟,也何用凌空举鼎,凭河暴虎皆亡命,蝇头蜗角纷争。”
[拼音] xī hé zhī tòng
[释义] 痛:悲伤。指丧子之痛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拼音] héng hé zhī shā
[释义] 恒河:南亚大河,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佛教语,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夫死生转毂,因果循环,如恒河之沙,积数不可以测算。”
[拼音] hé qīng hǎi yàn
[释义] 见“河清海晏”。
[出处] 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垂衣而治,际河清海宴之期;乘钺有虔,鼓雷厉风飞烈。”
[拼音] hé hé hǎi gàn
[释义] 河流干涸,大海枯竭。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
[出处] 《三峡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下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干。”
[拼音] miǎo yǐ shān hé
[释义] 同“邈若山河”。
[出处] 清·谭嗣同《邹砚铭叙》:“而断金之谊,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
[拼音] dī shuǐ chéng hé
[释义] 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拼音] dài lì hé shān
[释义]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
[出处] 元·刘致《水仙操·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朱帘画栋倚穹苍,带砺河山接四王。”
[拼音] lín hé yù yú
[释义] 临:面对;欲:想要。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
[出处] 《文子·上德》:“临河欲鱼,不若归而织网。”
[拼音] dǎo xiá xiè hé
[释义] 比喻文笔酣畅,气势磅礴。
[出处] 《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笔,拈在手中,便如龙飞凤舞,落在纸上,便如倒峡泻河,真有扫千军万马之势。”
[拼音] qì gài shān hé
[释义] 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出处] 《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怎当得一个是气冲牛斗,一个是气盖山河。”
[拼音] tán ruò xuán hé
[释义] 犹言口若悬河。
[出处] 《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深,结胜流而觞咏。”
[拼音] tòng bào xī hé
[释义] 比喻丧子之痛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拼音] héng hé yī shā
[释义] 比喻极其渺小。
[出处] 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