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éi jì nài hé
[释义] 指无法可想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他因不忍见你分离,待得你明日出了门才来。这也是我没计奈何,一言为定。”
[拼音] méi kě nài hé
[释义] 指没有办法,无计可施
[出处]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清早是死不起床的,点名时监学向床上去拉他,也拉他不动,监学把他也没可奈何。”
[拼音] méi piān méi xiàng
[释义] 指为人公正无私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9回:“我就怕你挑眼,先把话说明,没偏没向。”
[拼音] méi ér bù xiǔ
[释义] 没:同“殁”,死。指人的身体虽死,但其精神、业绩、文章永存人间。
[出处] 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墓志铭》:“昔子云称李元,常璩叙令伯,皆没而不朽。”
[拼音] mò zhōng yī shì
[释义] 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出处] 郭沫若《盲肠炎 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
[拼音] méi zuǐ hú lú
[释义] 没有嘴的葫芦。比喻不善言谈或说话很少的人
[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
[拼音] méi tóu guān sī
[释义] 官司:诉讼。没有头绪或没有尽头的官司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二回:“且打个没头官司,惊他一惊,也可出气。”
[拼音] chū méi bù cháng
[释义] 出现隐没都无规律,捉摸不定。
[出处] 宋·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盖此贼非陆地群盗之比,据重湖环千里,出没不常。”
[拼音] mò shì nán wàng
[释义] 没世:死。一辈子也忘不了。
[出处] 《礼记 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拼音] wén sī méi dòng
[释义] 非常稳,一点儿也不动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包兴道:‘方才看见了,纹丝没动。’”
[拼音] mò shēn bù wàng
[释义] 没身:终身。一辈子不能忘记
[出处] 宋·陈亮《众祭孙冲季文》:“失声而号,痛裂肺肠。何以尉子?没身不忘。”
[拼音] méi jīn méi liǎng
[释义] 没有大小、份量。指人做事不分轻重
[拼音] tóu chū tóu mò
[释义] 比喻追随世俗。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投子同禅师法嗣 濠州思明禅师》:“问:'如何是清洁法身。'师曰:'屎里蛆儿,头出头没。'”
[拼音] méi méi méi yǎn
[释义] 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涂的样子。也指没有脸面
[出处]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上面是扳鳌抓角的桥亭,已经多年没有修理,金碧彩画全着尘土糊得没眉没眼。”
[拼音] méi qíng méi xù
[释义] 情绪低落的样子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八卷:“崔宁到家中,没情没绪,走进房中,只见浑家坐在床上。”
[拼音] méi shí yǐn yǔ
[释义]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出处]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拼音] méi wèi yǐn yǔ
[释义] 谓连箭的翎都射没在物体中。极言射力之大。
[出处] 汉·王充《论衡·儒增》:“儒书之言楚熊渠子、养由基、李广射寝石,矢没卫饮羽者,皆增之也。”
[拼音] méi shì wú chēng
[释义] 死后名声不能为人所颂扬。指死后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亦作“没世无闻”。
[出处]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白驹过隙,没世无称,可为寒心刻骨也。”
[拼音] méi shì bù yú
[释义] 终身不变。
[出处] 郭沫若《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的。”
[拼音] qióng nián mò shì
[释义] 没世:一辈子。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
[出处] 宋·秦观《任臣下》:“必有大节而无小过者然后得为谏诤之臣,则穷年没世不可得其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