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ù yǔ zhì fēng
[释义]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黎阳作》诗:“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拼音] cān fēng mù yǔ
[释义]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出处] 明 许三阶《节侠记 忠忤》:“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了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拼音] sān mù sān xūn
[释义] 亦作“三沐三熏”。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
[出处] 宋·程俱《偶作》诗:“一重一掩藏山坞,三沐三熏屏世尘。”
[拼音] yǔ mù fēng cān
[释义] 形容在外奔走劳苦,生活不得安定。
[出处] 宋 刘宰《石翁姥》:“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
[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释义]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拼音] zhì fēng mù yǔ
[释义]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拼音] fēng zhì yǔ mù
[释义] 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出处] 《元史·礼乐志》:“相我祖宗,风栉雨沐。”
[拼音] mù yǔ jīng shuāng
[释义] 谓承受雨淋霜打。形容历尽辛苦。
[出处] 明·屠隆《昙花记·云游遇师》:“还想我沐雨经霜,身中锁甲,手里沉枪。”
[拼音] mù hóu yī guàn
[释义] 同“沐猴而冠”。
[出处] 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拼音] mù yǔ shū fēng
[释义] 同“沐雨栉风”。
[出处] 明·刘基《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
[拼音] tǔ lóng mù hóu
[释义]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出处] 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拼音] mù hóu guàn miǎn
[释义] 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
[拼音] mù lù zhān shuāng
[释义] 形容饱经霜露辛苦。
[出处] 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因公入务,怀书将相之门;沐露沾霜,拥箒公侯之门。”
[拼音] mù lù shū fēng
[释义] 谓受风露轻拂、浸润。
[出处] 宋·王十朋《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半含欲吐不胜情,沐露梳风睡明月。”
[拼音] mù rì yù yuè
[释义] 谓受日月光华的润泽。传说禹登南岳,获金简玉字之书,有文曰:“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出处] 传说禹登南岳,获金简玉字之书,有文曰:“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花月痕》第四九回:“,妖气尽豁,脱履人间,天高地阔。”
[拼音] mù yù gāo zé
[释义] 沐浴;比喻身受润泽;膏泽:恩泽。指身受别人的恩惠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
[拼音] mù rén yù yì
[释义] 谓受仁义的熏陶。
[出处] 清·吴定《示诸生书》:“自《宋史》创立道学之徒,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拼音] zhì shuāng mù lù
[释义] 迎着霜,顶着露。形容奔波劳苦。
[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僦居》:“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