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ú tāng pō xuě
[释义] 同“如汤沃雪”。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如今青州只凭呼延灼一个。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汤泼雪。”
[拼音] rú tāng jiāo xuě
[释义] 同“如汤沃雪”。
[出处] 《南史·王莹传》:“丈人一旨,如汤浇雪耳。”
[拼音] dǎo fù tāng huǒ
[释义] 同“蹈汤赴火”。
[出处] 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拼音] dǎo tāng fù huǒ
[释义] 比喻不避艰险。
[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拼音] liú tāng dī shuǐ
[释义] 比喻罗罗嗦嗦,不干脆,不痛快
[拼音] luò tāng páng xiè
[释义] 汤:热水。如同落在热水里的螃蟹一般。形容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子。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一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
[拼音] kōng xīn tāng tuán
[释义]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5回:“我勿去哉!空心汤团,吃饱来里,吃勿落哉!”
[拼音] fù tāng tóu huǒ
[释义]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小人受侯爷大恩,别说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
[拼音] fù tāng tiào huǒ
[释义]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拼音] hào hào shāng shāng
[释义] 犹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拼音] lián tāng dài shuǐ
[释义] 比喻全部,无遗留。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连汤带水地批判开了业已靠边站了的原县委书记杨民高和原公社书记李国香。”
[拼音] tāng qù sān miàn
[释义]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出处]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拼音] dǎo huǒ fù tāng
[释义] 同“蹈汤赴火”。
[出处] 李瑛《深夜里发生的故事》诗:“五里远的山路,真正似蹈火赴汤。”
[拼音] yǐ tāng wò xuě
[释义] 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拼音] rú tāng guàn xuě
[释义] 同“如汤沃雪”。
[出处]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王言》:“则民之充恶,如汤之灌雪焉。”
[拼音] huáng tāng là shuǐ
[释义] 泛指饮食。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三两夜没睡,头也没梳,脸也还没洗,乱了恁五更,黄汤辣水还没尝着,就是铁人也禁不的。”
[拼音] tàn tāng dǎo huǒ
[释义] 犹言赴汤蹈火。喻不怕任何艰险。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宁南兵变,料无人能将檄传;探汤蹈火咱情愿,也只为文士遭谴。”
[拼音] rú tāng huà xuě
[释义] 汤:热水。像热水浇在雪上。形容十分容易
[出处] 明·冯梦龙《精忠旗·北朝复地》:“提刀上马,如汤化雪,谁敢争持?”
[拼音] gǔn tāng pō xuě
[释义] 滚:液体沸腾;汤:开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极为容易
[出处]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24回:“这一场大战,只杀得天翻地覆,滚汤泼雪,转眼间尸横满地,血水直流。”
[拼音] é é tāng tāng
[释义] 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出处] 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中有琴,徽以玉,峨峨汤汤弹此曲,寄声知音同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