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ēn xuè zì wū
[释义] 含血喷人,却先污己口。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攻击他人,结果却先害了自己。
[出处] 明·张居正《答操江胡玉吾》:“窥窃虚名,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所谓喷血以自污,求名而不得,可恶也,亦可哀也。”
[拼音] tóng chén hé wū
[释义] 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出处] 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拼音] fù zhòng tūn wū
[释义] 见“负重含污”。
[出处] 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负重吞污,图其所志。”
[拼音] fù zhòng hán wū
[释义] 犹言忍辱负重。
[出处] 清·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胸劈众流,曾不出口。负重含污,浩如山薮。险趋人先,利居众后。”
[拼音] tān wū láng jiè
[释义] 谓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
[出处] 《晋书·何充传》:“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
[拼音] zāng wū láng jí
[释义]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拼音] chuān zé nà wū
[释义] 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
[出处] 《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拼音] wū shǒu gòu miàn
[释义] 形容手脸都很肮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