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ēi chí zhōng wù
[释义] 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拼音] gāo chéng shēn chí
[释义] 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出处] 荀况《荀子 议兵》:“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拼音] jiǔ chí ròu lín
[释义] 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拼音] tāng shi tiě chéng
[释义] 形容城池牢不可破。亦比喻言谈无懈可击。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拼音] shí chéng tāng shi
[释义] 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出处]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
[拼音] yāng jí chí yú
[释义]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拼音] chí yú zhī yāng
[释义] 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
[出处] 《剪灯新话 三山福地传》:“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
[拼音] nòng bīng huáng shi
[释义] 《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潢池,积水池。后因以“弄兵潢池”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
[出处] 《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拼音] chí zhōng zhī wù
[释义] 池:池塘。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也。”
[拼音] chí yú zāo yāng
[释义] 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上卷:“党祸起中江,正士寒心,连袂长往,俺事外人也池鱼遭殃。”
[拼音] huò jí shi yú
[释义] 犹殃及池鱼。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
[出处] 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拼音] xiā mǎ lín chí
[释义]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出处]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拼音] ròu pǔ jiǔ chí
[释义] 指酒肉极多。形容极端奢侈豪华的生活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纣为肉圃酒池。”
[拼音] ròu lín jiǔ chí
[释义] 指酒肉极多。形容极端奢侈豪华的生活
[出处] 《元史·裕宗传》:“古有肉林酒池,尔欲吾效之耶!”
[拼音] lóng lóu fèng shi
[释义] 指禁省,皇宫。
[出处] 明·梁辰鱼《浣纱记·送钱》:“念生长在香闰绣帏,念出入在龙楼凤池。”
[拼音] qióng chí zhī yú
[释义] 穷池:无水的池子。干涸池中的鱼。比喻处境艰难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何乃进不偶用,退不获安,呼吸若穷池之鱼,行止比失林之鸟,忧伤之心,不能亡已!”
[拼音] huò jìn shi yú
[释义] 犹言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而受害。
[出处] 隋·卢思道《劳生论》:“淫刑以逞,祸近池鱼,耳听恶来之谗,足践龙逢之血。”
[拼音] chí yú lóng niǎo
[释义] 池里的鱼,笼里的鸟。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
[出处] 晋·潘岳《秋兴赋》:“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拼音] lín chí xué shū
[释义]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 《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拼音] miǎn chí zhī gōng
[释义]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出处]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