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uǎng dàng jiāng hú
[释义] 指奔走四方,在外谋生。
[出处]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60回:“老英雄马元章在外面闯荡江湖数十年,永远不跟绿林人搭过伴。”
[拼音] jiǎo hǎi fān jiāng
[释义] 搅:搅拌;翻:翻腾。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
[出处] 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振乾坤雷鼓鸣,走金蛇电影开,他那里撼岭巴山,搅海翻江,倒树摧崖。”
[拼音] ní pú sà guò jiāng,zì shēn nán bǎo
[释义]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送回去也好。”
[拼音] liàng rú jiāng hǎi
[释义] 比喻度量非常大。
[出处] 元·董君瑞《般涉调·哨遍》:“你是多少人称赞,道你量如江海,器若丘山。”
[拼音] jiāng shān rú gù
[释义] 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出处] 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拼音] sāi shàng jiāng nán
[释义] 见“塞北江南”。
[出处] 叶圣陶《坝上一天》:“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常常听见‘塞上江南’的说法,常常看见‘塞上江南’的字样。”
[拼音] sāi běi jiāng nán
[释义] 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出处] 唐·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拼音] jiāng yān mèng bǐ
[释义] 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尔后为诗遂无佳句。后因以“江淹梦笔”喻才思减退。
[出处] 元·白朴《恼煞人》:“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
[拼音] dà jiāng dōng qù
[释义]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出处] 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拼音]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释义]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拼音] jiāng tiān yī sè
[释义] 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出处]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拼音] pān jiāng lù hǎi
[释义]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后遂以“潘江陆海”形容人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
[出处]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
[拼音] jiāng hú yì rén
[释义] 在街上表演吟唱、讲故事、舞蹈、变戏法和哑剧等艺术而谋生的人
[出处]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一章:“那功夫不知是跟哪个江湖艺人学的,打起架来,三五条汉子近身不得。”
[拼音] jiāng shān rú huà
[释义] 江山:山河;常指国土。山河美如图画。
[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拼音] dà jiāng nán běi
[释义]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25回:“目今大江南北,盗贼蜂起,江淮之地,十去其五;河南、河北,或复或失,不得安宁。”
[拼音] jiāng fān hǎi fèi
[释义] 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出处] 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三折:“瞅一眼江翻海沸,喝一声地惨天昏。”
[拼音] fān jiāng jiǎo hǎi
[释义] 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龙能喷云暧雾,播土扬沙。有巴山捎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指挥说地谈天口,来诱翻江搅海人。”
[拼音] fàng làng jiāng hú
[释义]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江湖:指四方。在江湖上无拘无束地生活
[出处]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翱翔天地,放浪江湖。”
[拼音] pān lù jiāng hǎi
[释义] 陆:晋代诗人陆机;潘:晋代诗人潘岳。比喻有文才的人
[出处] 唐·陈子良《辨正论序》:“郁郁闲缛锦之文,飘飘竦陵之气,班贾金玉,未可同年,潘陆江海,宁堪方驾。”
[拼音] jiāng hǎi shì
[释义]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出处] 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