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n yáng guài qì
[释义]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出处]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是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拼音] qì xī yǎn yǎn
[释义]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拼音] qì yǔ xuān áng
[释义] 气宇:气魄;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拼音] shén qì shí zú
[释义]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拼音] qiū gāo qì shuǎng
[释义]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出处]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拼音] nù qì chōng tiān
[释义]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拼音] qì chuǎn xū xū
[释义] 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拼音] qì tūn shān hé
[释义]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拼音] chuàn tōng yī qì
[释义] 串通:互相勾结。暗中勾结;互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拼音] chén bù zhù qì
[释义] 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
[出处] 老舍《正红旗下》:“作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拼音] qì dù bù fán
[释义] 气:气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出处] 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
[拼音] xīn fú qì zào
[释义] 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也很少心浮气躁过,此刻是怎么回事?”
[拼音] cái qì guò rén
[释义]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拼音] zhū guāng bǎo qì
[释义] 形容衣服、饰物华丽、光采四射。珠、宝:指首饰;光、气:指闪耀的光采。
[出处] 清 漱六山房《九尾龟》:“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晔晔照人。”
[拼音] qì guàn cháng hóng
[释义] 气:气概;精神。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拼音] shǎ lǐ shǎ qì
[释义] 形容愚蠢、糊涂的样子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阿炳这孩子傻里傻气,又蠢又笨,打铁不成,当鞋匠也不成。”
[拼音] yāo lǐ yāo qì
[释义] 形容女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十章:“妈的,妖里妖气,看了讨厌!”
[拼音] xiǎo jiā zi qì
[释义]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办得不露火势,也不露小家子气。”
[拼音] bǐng qì níng shén
[释义]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凝聚精神。忍住呼吸;聚精会神。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拼音] tiān lǎng qì qīng
[释义]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