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ì cū dǎn zhuàng
[释义] 气:气势。气势大,胆子壮
[出处]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九首:“然枚独气粗胆壮,而奋然治具者,恰别有说焉。”
[拼音] ruì cuò qì suǒ
[释义] 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任举败没,锐挫气索,晏起偷安,将士不得一见。”
[拼音] shén duǎn qì fú
[释义] 谓心性浅薄浮躁。
[出处] 明·高攀龙《困学记》:“学者神短气浮,便须数十年静力,方得厚聚深培。”
[拼音] tóng shēng gòng qì
[释义]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
[拼音] tóng shēng tóng qì
[释义] 见“同声共气”。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代他干营,好来任这海关监督,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
[拼音] tóng qì lián gēn
[释义] 同气:指有共同的血统关系。比喻兄弟之亲,骨肉相连
[出处] 苏雪林《玉溪诗迷·乙》:“喻她们为双桐,有同气连根的意思。”
[拼音] tōu shēng xì qì
[释义] 轻声轻气。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啥话?看你偷声细气的样子!”
[拼音] tòng xīn jué qì
[释义] 形容悲愤到极点。
[出处] 《晋书 桓温传》:“今寇贼冰消,大事垂定……而横议妄生,成此贝锦,使垂灭之贼复获苏息,所以痛心绝气,悲慨弥深。”
[拼音] xīn fú qì cū
[释义] 见“心粗气浮”。
[出处]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
[拼音] cháng xū duǎn qì
[释义] 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
[拼音] hào qì cháng cún
[释义]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拼音] hé qì zhì xiáng
[释义]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拼音] qiè shēng qiè qì
[释义]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拼音] sàng qì guǐ
[释义] 指不愉快的人或脾气坏的人
[拼音] chūn fēng hé qì
[释义]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出处]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
[拼音] níng shén dìng qì
[释义]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出处]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拼音] nòng xìng shàng qì
[释义] 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
[拼音] qì tūn dǒu niú
[释义] 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
[拼音] tóng bāo gòng qì
[释义] 喻指亲兄弟。
[出处] 《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拼音] tiān xíng shí qì
[释义] 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出处] 《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