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ì mín rú zǐ
[释义]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拼音] rén mín ài wù
[释义] 仁:仁爱,同情、爱护或帮助。爱众人,进而爱护万物。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出处]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拼音] wù fǔ mín ān
[释义]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出处]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拼音] shēng dǒu xiǎo mín
[释义] 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的老百姓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升斗小民,却立刻就感到了威胁,米店在闭城之前,就已歇业。”
[拼音] guān xīn mín mò
[释义]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拼音] guǎng tǔ zhòng mín
[释义]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拼音] dú fū mín zéi
[释义] 独夫: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暴君;民贼:祸害人民的人。残暴无道、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
[出处] 《尚书 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拼音] wàn mín tú tàn
[释义] 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拼音] jì shì ài mín
[释义] 济:救助,接济;爱:关爱。匡济艰危世道,恤爱苦难民众
[出处] 明·屠隆《昙花记·辞家访道》:“我本清泰世间奇男子,济世爱民,扶危定难。”
[拼音] wèi mín chú huàn
[释义] 为:替。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出处] 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拼音] yōu guó ài mín
[释义]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出处]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拼音] láo mín dòng zhòng
[释义] 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出处]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纪年之挽粟飞刍,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
[拼音] xiǎo guó guǎ mín
[释义] 国家小,人民少。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拼音] guān bī mín biàn
[释义] 逼:逼迫。官府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变’……‘劫富济贫’等旗号。”
[拼音] yǔ mín tóng lè
[释义]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拼音] fù guó qiáng mín
[释义] 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拼音] huò guó wù mín
[释义]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出处]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拼音] wéi guó wéi mín
[释义]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出处]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民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
[拼音] hù guó yòu mín
[释义] 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出处] 《孤本元明杂剧 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民万万纪。”
[拼音] xuē zhí wéi mín
[释义] 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出处]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