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13个与“”相关的成语:
  • 举细故

    [拼音] máo jǔ xì gù
    [释义]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出处] 《明史 叶向高传》:“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
  • 见骥一

    [拼音] jiàn jì yī máo
    [释义] 骥:千里马。只看见千里马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只了解事物的局部
    [出处] 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
  • 麟角凤

    [拼音] lín jiǎo fèng máo
    [释义] 麟的角,凤的毛。比喻稀有而又难得之人才或事物。
    [出处] 元·王逢《奉寄兀颜子忠廉使》诗:“君侯素是骨鲠臣,麟角凤毛为世珍。”
  • 反裘

    [拼音] ài máo fǎn qiú
    [释义]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 求疵

    [拼音] pī máo qiú cī
    [释义]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出处]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
  • 发皆竖

    [拼音] máo fà jiē shù
    [释义] 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回:“猛然间听的呼呼风响,杨忠觉得毛发皆竖,连忙起身,手掣宝剑。”
  • 求疵

    [拼音] pī máo qiú cī
    [释义] 犹言吹毛求疵。
    [出处]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批毛求疵,陷于重辟。”
  • 举细事

    [拼音] máo jǔ xì shì
    [释义] 毛举:列举琐碎的事情。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出处]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 热火辣

    [拼音] máo rè huǒ là
    [释义] 毛:粗率,急躁。形容十分焦急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周大勇心里毛热火辣地发躁。”
  • 索黡

    [拼音] pī máo suǒ yǎn
    [释义] 披:拨开;毛:毛发;索:寻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接疏》:“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靥哉!”
  • 索疵

    [拼音] chuí máo suǒ cī
    [释义] 同“吹毛求疵”。
    [出处] 《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 索垢

    [拼音] chuí máo suǒ gòu
    [释义] 同“吹毛求疵”。
    [出处] 清·顾炎武《记与孝感熊先生语》:“一入此局,即为后世之人吹毛索垢。”
  • 洗垢

    [拼音] chuí máo xǐ gòu
    [释义] 吹开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寻找他人的过失或缺点。
    [出处] 《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游道禀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疮疵人物。”
  • 取瑕

    [拼音] chuī máo qǔ xiá
    [释义] 瑕:玉上的疵点,缺点,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呵,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 求瘢

    [拼音] chuī máo qiú bān
    [释义] 求:寻找;瘢:疤痕。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凡遇院中公牍,送府用印,孔辄吹毛求瘢,见有瑕疵可指,当即驳还。”
  • 求瑕

    [拼音] pī máo qiú xiá
    [释义] 见“披毛求疵”。
    [出处] 《北史·崔浩传》:“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疵,冀得肆心。”
  • 轻若鸿

    [拼音] qīng ruò hóng máo
    [释义] 见“轻于鸿毛”。
    [出处] 《晋书·皇甫谧传》:“轻若鸿毛,重若泥沉,损之不得,测之愈深。”
  • 骨寒

    [拼音] gǔ hán máo shù
    [释义] 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 龙甲

    [拼音] fèng máo lóng jiǎ
    [释义]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出处] 明·袁中道《石浦先生传》:“旧有传奇二种,置于笥中,为鼠子嚼坏,凤毛龙甲,竟不存于世。”
  • 皮不存而焉附

    [拼音] 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
    [释义]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 梁启超《墨学微》第一章:“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一旦以力破此制度,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