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ē gōng sòng dé
[释义] 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拼音] kě gē kě qì
[释义] 可:值得;歌:歌颂;赞扬;泣: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并令人感动的流泪。
[出处] 明 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拼音] zài gē zài wǔ
[释义] 载:又、且。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拼音] yǐn háng gāo gē
[释义] 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噪子;大声歌唱。
[出处] 晋 张华注《离经》:“搏则利嘴,呜则引吭。”
[拼音] gē wǔ shēng píng
[释义]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出处] 元 陆文圭《跋》:“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居生处乐,不知老之将至。”
[拼音] yīng gē yàn wǔ
[释义] 黄莺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出处] 宋 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拼音] gāo gē měng jìn
[释义] 高声歌唱;奋勇前进。形容斗志高昂;勇往直前。
[出处] 郭沫若《衷心的祝愿》:“一定要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努力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高歌猛进。”
[拼音] qīng gē màn wǔ
[释义] 轻:轻快;慢:体态柔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出处] 《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拼音] kāng kǎi bēi gē
[释义]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出处] 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拼音] néng gē shàn wǔ
[释义] 擅长歌舞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不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见者,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
[拼音] bēi gē kāng kǎi
[释义] 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
[出处] 宋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拼音] cháng gē dàng kū
[释义] 长歌:放声歌咏;引申为写诗文;当:当作。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的感情。也作“长歌代哭”。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拼音] gē tái wǔ xiè
[释义]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出处] 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拼音] gē lóu wǔ xiè
[释义]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
[出处] 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
[拼音] gē wǔ tài píng
[释义]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指粉饰太平
[出处] 《南齐书·陈显达传》:“须享尘一静,西迎大驾,歌舞太平,不亦佳哉!”
[拼音] gē shēng rào liáng
[释义]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出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拼音] qīng gē màn wǔ
[释义] 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拼音] gē yíng wǔ yàn
[释义]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出处] 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拼音] wǔ xiè gē tái
[释义] 供歌舞用的台榭。
[出处] 南宋·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