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释义] 早上侍奉秦国;晚上倒向楚国。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出处] 明 毕魏《竹叶舟》:“因见贵戚王恺,富堪敌国,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拼音] yī qīng èr chǔ
[释义] 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拼音] yī guān chǔ chǔ
[释义] 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整洁;鲜明)。
[出处] 《诗经 曹风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拼音] qīng qīng chǔ chǔ
[释义] 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拼音] chǔ chǔ kě lián
[释义] 楚楚:指幼树纤弱的样子;可怜:可爱。①本指幼松叶柔弱鲜嫩;惹人喜爱。②形容女子姿态娇柔妩媚。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
[拼音] chǔ chǔ dòng rén
[释义]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出处] 清 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拼音] chǔ cái jìn yòng
[释义]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拼音] chǔ jiè hàn hé
[释义]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拼音] chǔ chǔ bù fán
[释义] 形容人才出众,不同寻常。
[出处] 清·袁枚《与何献葵明府书》:“幸为小女择得一婿,楚楚不凡,差强人意。本求西子,翻得东床,想彼苍亦‘与这齿者去其角’之意也。”
[拼音] qín lóu chǔ guǎn
[释义] 泛指歌舞场所。多指妓院。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不甫能待的孩儿成立起,把爹娘不同个天和地,也不知他在楚馆秦楼贪恋着谁,全不想养育的深恩义。”
[拼音] qī qī chǔ chǔ
[释义] 指十分凄凉悲哀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7回:“凄凄楚楚又哭起来;独有薛冶儿捧着朱贵儿石栏,把当初分别的话,一一诉将出来。”
[拼音] chǔ chǔ kě rén
[释义]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惬意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2卷:“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与语,了无惊猜,亦不作态,楚楚可人。”
[拼音] jìn yòng chǔ cái
[释义] 指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材
[出处] 清 严复《按语》:“国之官事,晋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
[拼音] wú tóu chǔ wěi
[释义]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出处]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
[拼音] chǔ dé chǔ gōng
[释义] 见“楚弓楚得”。
[出处] 见“楚弓楚得”。
[拼音] chǔ cái jìn yòng
[释义] 比喻用才不当。
[出处] 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楚才晋用,那是不可能的。”
[拼音] qī fēng chǔ yǔ
[释义] 见“凄风苦雨”。
[出处] 清·程麟《此中人语·田螺妖》:“[女]每于凄风楚雨之时,常思归去。”
[拼音] mù chǔ cháo qín
[释义] 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出处] 清·张岱《陶庵梦忆·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为之。”
[拼音] chǔ yǔ wū yún
[释义] 楚地巫峡的云和雨。多比喻男女幽情。
[出处] 元·孙周卿《沉醉东风·宫词》曲:“眼底情,心间恨,到多如楚雨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