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uī xīn yǐn qì
[释义] 犹言椎心泣血。
[出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臣等原奏概归无效,拜命之余,不禁椎心饮泣。”
[拼音] chuí fēng xiàn zhèn
[释义] 犹冲锋陷阵。
[出处] 《资治通鉴 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椎锋陷阵,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拼音] zhuī xīn dùn zú
[释义] 同“椎胸顿足”。
[出处]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每一循省未尝不椎心顿足,仰天长恸也。”
[拼音] zhuī xīn ǒu xuè
[释义] 犹言椎心泣血。
[出处]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驱策代表等匍匐来京,作最后之请求,冀当途之觉悟,椎心呕血,谨为我大总统缕陈之。”
[拼音] zhuī xiōng dùn zú
[释义]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出处]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无以少异于平时,乃椎胸顿足,痛恨于我国民之心既已死尽也。”
[拼音] zhuī yīng dùn zú
[释义] 同“椎胸顿足”。
[出处]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难怪个个中国青年读《女神》,没有不椎膺顿足,同《湘累》里的屈原同声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词!”
[拼音] zhuī niú shà xuè
[释义]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出处] 清·戴名世《纪红苗事》:“或欲有剽掠,则潜结众誓于神,椎牛歃血,乃出所获者,集而瓜分之。”
[拼音] dà lù zhuī lún
[释义]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拼音] zhuī fēng xiàn chén
[释义] 犹冲锋陷阵。
[出处]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拼音] zhuī lǐ chuān jué
[释义] 杀人埋尸,发冢盗墓。泛指行凶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