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ín xià fēng yùn
[释义] 同“林下风气”。
[出处] 明·徐渭《跋书卷尾一》:“谢道韫,虽是夫人,却有林下风韵,是谓秀中现雅。”
[拼音] guī lǎo lín quán
[释义] 林泉:山林泉石胜境。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赵雄因见满朝之人都生忌妒,遂上表辞朝而回,归老林泉。”
[拼音] guī lǎo lín xià
[释义] 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大业已归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携佳孙美妇归,喜如获宝。”
[拼音] lù lín háo shì
[释义] 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出处] 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四章第二节:“其同乡许振鹏……去之宁波,由王金发介绍,因得入大岚山,连结绿林豪士。”
[拼音] shān lín yǐn yì
[释义] 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听他说话,像几个山林隐逸。”
[拼音] huā lín fěn zhèn
[释义] 粉:脂粉。花香林脂粉阵。比喻成群的美女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排列着花林粉阵。”
[拼音] pàn lín gé yīn
[释义]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出处]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拼音] fén lín zhī qiú
[释义] 焚:烧。焚烧山林来求取贤才
[出处]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壬行状》:“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
[拼音] guì lín xìng yuàn
[释义] 古时乡试例在农历八月举行,考中称折桂;会试例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称探杏。因以“桂林杏苑”指乡试、会试。
[出处]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虎斗龙争,又见战征之事。”
[拼音] chū lín rǔ hǔ
[释义] 乳虎:尚在吃奶的小虎。走出树林的小老虎。比喻勇猛的小将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兀术哪里敌得住这三个出林乳虎,直杀得两肩酸麻,浑身流汗。”
[拼音] qǐ zǐ zhī lín
[释义] 比喻众多的人材。
[出处] 唐·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杞梓之林。”
[拼音] lín hán dòng sù
[释义] 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出处] 北朝 后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拼音] qì chē zǒu lín
[释义] 《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
[拼音] qióng lín yù zhì
[释义] 琼:美玉。比喻人的资质洁净纯美。
[拼音] lín lài quán yùn
[释义] 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拼音] lín qī gǔ yǐn
[释义] 谓在山林隐居。亦指隐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