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ǒu bǎn yǒu yǎn
[释义] 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出处] 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
[拼音] bǎn shàng dìng dīng
[释义]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出处] 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经定性、已经作了板上钉钉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
[拼音] yī bǎn yī yǎn
[释义] 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拼音] zuò lěng bǎn dèng
[释义] 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也比喻长期等候工作或长久地等待接见。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虽然也没有什么大进项,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狲大王,已经天悬地隔了。”
[拼音] bǎn shàng zá dīng
[释义] 比喻事情已定,不容变更或说话算数。
[出处] 参见“板上钉钉”。
[拼音] tiě bǎn yī kuài
[释义] 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变。
[出处]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一块。”
[拼音] yī bǎn sān yǎn
[释义]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拼音] yī zì yī bǎn
[释义]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出处] 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拼音] tiě bǎn dìng dìng
[释义] ①犹言硬碰硬。比喻说话办事坚决、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论。
[出处] 范乃成《小技术员战胜神仙手》:“[老汉]右手的烟袋朝着支书手中的计划点了几点,铁板钉钉似的崩出来三个字:‘我反对!’”
[拼音] shòu jiā bǎn qì
[释义] 夹在中间受气,两头不讨好
[出处]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福临满脑门冒火,感到他在受夹板气。”
[拼音] lǎo gǔ bǎn
[释义] 指守旧的人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前人制台是个老古板,见面之后,问了几句话。”
[拼音] zhèng jīng bā bǎn
[释义] 见“正经八百”。
[出处] 陆星儿《北大荒人物速写》:“铁娃把孩子塞给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经八板地坐了起来。”
[拼音] bái bǎn tiān zǐ
[释义] 没有国玺的皇帝
[出处] 《南齐书·舆服志》:“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白板天子’。”
[拼音] hòu tái lǎo bǎn
[释义] 戏班子的老板。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3章:“有党的领导,和供销社拉上关系,又有国家银行做后台老板,咱怕什么?”
[拼音] pāi bǎn chéng jiāo
[释义] 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达成协议。
[拼音] lěng bǎn dèng
[释义] 比喻清闲冷落的职务或处于无事可为的境地。指受人冷遇
[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毡集》:“下官自从选了这个穷教官,坐了这条冷板凳,终日熬姜呷醋,尚不能勾问舍求田,哪里再经得起进口添人。”
[拼音] shòu jiā bǎn zuì
[释义] 夹在中间受罪,两头不讨好
[拼音] lí xián zǒu bǎn
[释义]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章:“您哪,也当过解放军呀,花一点,也不能算是离弦走板。”
[拼音] guò qiáo chōu bǎn
[释义] 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
[拼音] tóng pā tiě bǎn
[释义] 铜琶、铁板:两种伴奏乐器。用铜琵琶、铁绰板伴唱。形容气慨豪迈,音调高亢的文辞。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续录》:“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