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ì xiāng cán shā
[释义] 自己人互相杀害。残:伤害。
[出处] 《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拼音] shā jī qǔ luǎn
[释义]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出处]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拼音] shā yī jǐng bǎi
[释义] 儆: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拼音] shā shēn chéng rén
[释义]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拼音] shēng shā yǔ duó
[释义] 生:让人活;杀:把人处死;予:给予;赏赐;夺:剥夺;处罚。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出处] 《周礼 春官 内史》:“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
[拼音] shā rén yuè huò
[释义]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指匪盗行径。
[出处] 《尚书 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拼音] zhǎn jìn shā jué
[释义] 斩:砍断;尽、绝:完。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
[拼音] jiè dāo shā rén
[释义] 用别人的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出处] 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拼音] shā qì téng téng
[释义]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指杀伐之气很盛;凶神恶煞的样子。
[出处] 《前汉书平话》:“战尘郁郁,杀气腾腾,遮笼四野、蔽塞五方。”
[拼音] dà shā fēng jǐng
[释义] 破坏兴致的意思
[出处] 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
[拼音] gǎn jìn shā jué
[释义]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黄天禄上马,提枪出营,见余化曰:‘匹夫赶尽杀绝,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禄!’”
[拼音] shā huí mǎ qiāng
[释义] 比喻出其不意的回头一击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七连给他来了这么个回马枪,他却委实恼怒了。”
[拼音] xiè mò shā lǘ
[释义] 磨完东西后;把拉磨的驴卸下来杀掉。比喻把曾经为自己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 刘绍棠《狼烟》:“只怕归队以后,打下萍水县城,他就得卸磨杀驴。”
[拼音] hù xiāng cán shā
[释义] 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拼音] shā rén rú má
[释义] 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数不清。形容杀人极多。
[出处] 唐 李白《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拼音] shā fēng jǐng
[释义]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出处] 宋 晏殊《煮茶》诗:“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拼音] yī bǐ mǒ shā
[释义]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拼音] gé shā wù lùn
[释义] 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出处] 清 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驶近夷路,概行追击,倘敢逞凶拒捕,格杀勿论。”
[拼音] shā jī xià hóu
[释义]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拼音] shā shǒu jiǎn
[释义] 喻指取胜的绝招
[出处]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