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47个与“”相关的成语:
  • 木枯株

    [拼音] xiǔ mù kū zhū
    [释义] 株:树根。朽烂的树根,枯干的树木。比喻老朽无能之辈
    [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俺道您琼材玉树,却元是朽木枯株。”
  • 粟腐

    [拼音] guàn xiǔ sù fǔ
    [释义] 穿钱的绳子朽断,仓库的粮食腐烂。形容富有之极。
    [出处] 《史记·平淮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千古不

    [拼音] qiān gǔ bù xiǔ
    [释义] 谓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谁肯以千古不朽之名人,抑之使出时流下。”
  • 枯枿

    [拼音] kū niǎo xiǔ zhū
    [释义] 枯朽的枝干。形容事物死气沉沉。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自宋以来,学杜者但刻意深沉,如枯枿朽株,无复生意。”
  • 拉枯

    [拼音] cuī xiǔ lā kū
    [释义] 见“摧枯拉朽”。
    [出处] 清·昭槤《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 垂世不

    [拼音] chuí shì bù xiǔ
    [释义] 垂世:留传后世;不朽:永不磨灭。名传后世,永不磨灭
    [出处] 鲁迅《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歌德所以垂世不朽者,乃五十岁以后忏悔的歌德。”
  • 粟红

    [拼音] guàn xiǔ sù hóng
    [释义] 见“贯朽粟陈”。
    [出处] 明·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贯朽粟红,兵诵吉申,民歌召杜。”
  • 万古不

    [拼音] wàn gǔ bù xiǔ
    [释义] 朽:腐烂。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出处] 老舍《新年醉话》:“画完题‘醉墨’二字,豪放之情乃万古不朽。”
  • 万世不

    [拼音] wàn shì bù xiǔ
    [释义] 朽:腐烂。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4回:“宫保若能行此上策……功垂竹帛,万世不朽!”
  • 蟠木

    [拼音] pán mù xiǔ zhū
    [释义] 株:树根。盘曲之木,朽烂的根。比喻无用之材
    [出处] 唐·骆宾王《上李少常伯启》:“宾王蟠木朽株,散欐贱质,墙面难用,灰心易寒。”
  • 槃木

    [拼音] pán mù xiǔ zhū
    [释义]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孟尝》:“槃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
  • 殁而不

    [拼音] mò ér bù xiǔ
    [释义] 殁:死。人虽然死了,名声或事业长存
    [出处] 唐·白居易《与刘总诏》:“卿之先父,为朕元臣,大节殊功,殁而不朽。”
  • 殁而无

    [拼音] mò ér wú xiǔ
    [释义] 殁:死。人虽然死了,名声或事业长存
    [出处] 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凭风云于异代,照日月于殊涂,死者有知,殁而无朽。”
  • 木之才

    [拼音] xiǔ mù zhī cái
    [释义] 朽木:腐烂的木头。像烂木头的人才。比喻不堪造就或无用的人
    [出处] 元·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量你何足道哉,斗筲之器,粪土之墙,朽木之才,精狗儿之人。”
  • 传之不

    [拼音] chuán zhī bù xiǔ
    [释义] 传:流传;不朽:永不磨灭。长远流传,永不磨灭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博他一个远乡异域的高名,传之不朽。”
  • 索驭马

    [拼音] xiǔ suǒ yù mǎ
    [释义]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
    [出处]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 同垂不

    [拼音] tóng chuí bù xiǔ
    [释义] 一同流传,永不磨灭。
    [出处] 《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烈士的纪念碑,同书写碑文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同垂不朽的。”
  • 磨钝

    [拼音] nuò xiǔ mó dùn
    [释义] 谓才能低下的人也在激励求进。
    [出处] 东汉·班固《答宾戏》:“当此之时,搦朽磨钝,铅刀皆能一断。”
  • 枝枯

    [拼音] gēn xiǔ zhī kū
    [释义] 朽:腐烂;枯:枯槁。树根腐烂了,树枝就会枯萎。比喻事物失去了根本或在根本上出现问题,就会走向衰亡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此气是人之根本,根本若绝,则藏腑筋脉如枝叶,根朽枝枯,亦以明矣。”
  • 之余

    [拼音] kū xiǔ zhī yú
    [释义] 指衰病残年。
    [出处] 宋·苏轼《代滕甫辩谤乞郡书》:“异日复得以枯朽之余,仰瞻天日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