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ěn mò yuán liú
[释义]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拼音] wù běn yì mò
[释义]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出处] 《汉书 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拼音] tàn běn sù yuán
[释义] 探:求索。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出处] 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第五章第三节:“它对词语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还不到家。”
[拼音] tàn běn qióng yuán
[释义] 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
[拼音] chóng běn yì mò
[释义] 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出处] 《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拼音] dūn běn wù shí
[释义]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出处] 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拼音] dāng xíng běn sè
[释义] 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亦作“当行出色”。
[出处] 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禅道在妙悟,诗道亦然。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拼音] fǎn běn sù yuán
[释义] 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已部:“昔之人孔之乎,渊渊深思,盖知之矣,故反本溯源,立胎教之义,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
[拼音] gēn shēn běn gù
[释义] 指根基深厚牢固。
[出处] 《淮南子 泰族训》:“不大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
[拼音] qīng yuán zhèng běn
[释义] 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出处] 《文史知识》:“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需要客观地分析,清源正本,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
[拼音] qì mò fǎn běn
[释义] 亦作“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
[出处] 东汉·班固《东都赋》:“抑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盛务,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拼音] fǎn běn cháo yuán
[释义] 犹言返本还源。
[出处] 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便着铁拐李岳直至下方,度脱此二人,走一朝去,还归正道,返本朝元。”
[拼音] mù luò guī běn
[释义] 犹言叶落归根。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安乐奸邪,辰未主之。”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翼氏《风角》曰:‘木落归本,水流归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东也。”
[拼音] běn shèng mò róng
[释义] 本:指树根;末;指树梢;荣:草木茂盛。树根发达,枝叶才能繁茂。指对待事物要看重根本
[出处] 汉·班固《泗水亭碑铭》:“源清流洁,本盛末荣。”
[拼音] jiàng běn liú mò
[释义] 犹言舍本逐末。
[出处] 明·何景明《序》:“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
[拼音] gè ān běn yè
[释义] 各:各个。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
[出处]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5回:“凡尔村乡市镇,不用惊惶,士农工商,各安本业。”
[拼音] gēn shēn gù běn
[释义] 固:坚守。指根茎深厚牢固
[出处] 《晋书·伏滔传》:“所以杜其萌际,重其名器,根深固本,传之百世。”
[拼音] hái yuán fǎn běn
[释义] 见“还原反本”。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土能藏木金水火,而土自亦归于土,故墓亦在辰土,是谓还元返本,归根复命之道。”
[拼音] hái yuán fǎn běn
[释义]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
[拼音] jí běn qióng yuán
[释义] 谓彻底地推究本源。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