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ìn běn tuì mò
[释义]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出处]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拼音] fēn cùn zhī mò
[释义] 比喻微少、细小。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拼音] tāo péi mò zuò
[释义] 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出处] 《仪礼·士冠礼》:“兴,筵末坐啐醴。”
[拼音] tóu shàng mò xià
[释义] 第一次,初次。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
[拼音] háo mò zhī chā
[释义] 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
[出处] 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
[拼音] chóng běn yì mò
[释义] 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出处] 《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拼音] qì mò fǎn běn
[释义] 亦作“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
[出处] 东汉·班固《东都赋》:“抑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盛务,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拼音] diāo chóng mò jì
[释义] 亦作“雕虫末伎”。犹言雕虫小技。
[出处] 清·纳兰性德《赋论》:“即诗赋一道,犹可以见贤人君子之用心,若遂薄之为雕虫末技,吾未见扬雄之《法言》、《太玄》可直驾《离骚》而上之。”
[拼音] fū mò zhī lí
[释义] 肤浅琐碎
[出处] 清 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拼音] wǎn shēng mò xué
[释义] 指书生的自谦
[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晚生末学,虽窃慕之,而愧非其人。”
[拼音] běn mò yuán liú
[释义]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拼音] mò xué fū shòu
[释义]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出处] 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拼音] tiǎn péi mò zuò
[释义] 忝:辱,愧。惭愧地坐在末座作陪
[出处]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胡愈之诸先生,我也忝陪末座。”
[拼音] mò dà bù diào
[释义] 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出处] 唐·柳宗元《封建论》:“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拼音] wù běn yì mò
[释义]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出处] 《汉书 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拼音] jiàng běn liú mò
[释义] 犹言舍本逐末。
[出处] 明·何景明《序》:“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
[拼音] qù běn qū mò
[释义] 见“去本就末”。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高诱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拼音] diāo chóng mò jì
[释义] 见“雕虫末技”。
[出处] 明·唐顺之《答翁东厓总制书》:“俟公破虏功成,当以向时雕虫末伎,作为铙歌鼓吹曲,以继《采芑》《江汉》之余响。”
[拼音] fū qiǎn mò xué
[释义] 肤浅:浅薄;末学:学无根底。指学识浅薄
[出处] 晋·范宁《春秋梁传集解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
[拼音] piàn cháng mò jì
[释义] 见“片长薄技”。
[出处] 清·沈葆桢《复奏洋务事宜疏》:“抑知片长末技,以备顾问,以供驱策,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