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67个与“”相关的成语:
  • 四朝三

    [拼音] mù sì cháo sān
    [释义]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 去朝来

    [拼音] mù qù cháo lái
    [释义] 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谓岁月流逝。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 景桑榆

    [拼音] mù jǐng sāng yú
    [释义] 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南朝 梁 萧统《文选 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 朝发

    [拼音] zhāo fā mù zhì
    [释义] 指早晨出发晚上就到达。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
    [出处] 语出《后汉书 乌桓传》:“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
  • 途远

    [拼音] rì mù tú yuǎn
    [释义]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出处]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 却金

    [拼音] què jīn mù yè
    [释义] 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后因以“却金暮夜”言为官清廉。
    [出处] 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
  • 晨参

    [拼音] chén cān mù shěng
    [释义] 按礼节朝暮参拜问安。
    [出处] 《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夫人既去,王乃难留。便使嫔妃,相随至舍。莫不晨参暮省,送药送茶。”
  • 途穷日

    [拼音] tú qióng rì mù
    [释义] 犹日暮途穷。
    [出处] 清黄遵宪《群公》诗:“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 朝梁

    [拼音] zhāo liáng mù jìn
    [释义] 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出处] 五代冯道为相,历五朝八姓,于丧君亡国略不在意。自号长乐老,着《长乐老自叙》,历陈官爵以为荣,时论卑之。元刘因有《冯道》诗讽之曰:“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 朝更

    [拼音] cháo gèng mù gǎi
    [释义] 早晨刚改过,晚上又变了。形容主意不定,一会儿一个样。亦作“朝更夕改”。
    [出处]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战国来尚纵横朝更暮改,至楚汉诛暴秦大业归刘。”
  • 道远

    [拼音] rì mù dào yuǎn
    [释义] 同“日暮途远”。
    [出处] 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
  • 途遥日

    [拼音] tú yáo rì mù
    [释义] 犹日暮途穷。比喻到了走投无路的或衰亡的境地。
    [出处] 语出《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 晨参

    [拼音] chén cān mù lǐ
    [释义] 早晚参拜。
    [出处] 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从今日起,那有心弹琴讲书,只索每日晨参暮礼,将此香囊供养者。”
  • 夜无知

    [拼音] mù yè wú zhī
    [释义] 黑夜无人知晓。
    [出处] 《后汉书 杨震传》:“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 云亲舍

    [拼音] mù yún qīn shě
    [释义] 亲:父母,亲人;舍:居所。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
    [出处] 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眼巴巴望不见暮云亲舍,想人生最苦离别,他可也官差不自由。”
  • 楚朝秦

    [拼音] mù chǔ cháo qín
    [释义] 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出处] 清·张岱《陶庵梦忆·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为之。”
  • 鼓朝钟

    [拼音] mù gǔ cháo zhōng
    [释义] 见“暮鼓晨钟”。
    [出处] 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
  • 朝奏

    [拼音] zhāo zòu mù zhào
    [释义] 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处] 语出《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扞主父偃呴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 晨秦

    [拼音] chén qín mù chǔ
    [释义] 犹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出处]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公丑下二》:“乃游士之失守者,唯恐不得为臣而蚤定臣礼,于是晨秦暮楚,无国而不为臣,无君而非其君。”
  • 礼晨参

    [拼音] mù lǐ chén cān
    [释义] 谓早晚礼佛参禅。
    [出处] 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三折:“我每日家暮礼晨参。你道是暮礼晨参,怎如俺野眠浪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