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í yí sú yì
[释义] 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拼音] liú guāng yì shì
[释义]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 宋·宋祁《浪淘沙近》:“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
[拼音] fēng yí sú yì
[释义]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出处]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拼音] tán hé róng yì
[释义] 谭:同“谈”;何容:岂可,怎能容许;易:轻易。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盖做一富人,谭何容易,必至殚心极虑者数十年。”
[拼音] sān xiě yì zì
[释义] 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拼音] píng xīn yì qì
[释义] 见“平心静气”。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3卷:“横渠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到他说诗,又却不然。”
[拼音] féng táng yì lǎo
[释义]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出处]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拼音] ān wēi xiāng yì
[释义]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拼音] nan jin yi tui
[释义] 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去官时唯恐不速。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拼音] yǐ yáng yì niú
[释义]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拼音] wén wú diǎn yì
[释义] 点:涂改;易:改动。形容作文一气呵成,不加改动
[出处] 《南史·谢脁传》:“时荆州信去倚待,脁执笔便成,文无点易。”
[拼音] lín dí yì jiàng
[释义] 易:改变,变换。临到作战之前调换将领。
[出处] 《隋书·李德林传》:“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
[拼音] tōng gōng yì shì
[释义] 见“通功易事”。
[出处] 清·魏源《默觚·治篇》:“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
[拼音] gǎi zhāng yì diào
[释义] 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出处] 《晋书·琅邪悼王焕传》:“正是匡矫末俗,改张易调之时,而犹当竭已罢之人,营无益之事,殚已困之财,修无用之费,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
[拼音] gǎi xián yì diào
[释义] 犹改张易调。
[出处] 《隋书·梁彥光传》:“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拼音] gé fēng yì sú
[释义] 改变风气和习俗。
[拼音] chū chén yì xīn
[释义] 犹吐故纳新。去掉旧的换成新的。
[出处]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仓谷与库银并重,今年有常平捐谷,照地亩劝输谷,各有款项。且每年出陈易新,或粜或贷,俱秋收时还仓。”
[拼音] fǎn zhǎng zhī yì
[释义] 反掌:反手。比喻事情十分容易办到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得了两州,心中大喜,不胜矜夸,谓取宋天下如反掌之易耳。”
[拼音] biàn sè yì róng
[释义] 变、易:改变。色、容:脸色、表情。形容惊惶失措的神情。
[出处] 《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是日见范睢,见者无不变色易容。”
[拼音] gǎi jié yì cāo
[释义]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出处] 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