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ōng sú yì dǒng
[释义]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出处]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
[拼音] bá zhì yì zhì
[释义]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拼音] yī zì bù yi
[释义] 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出处] 《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拼音] yí tiān yì rì
[释义] 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出处] 《晋书 齐王冏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
[拼音] shí yí shì yì
[释义]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出处] 清 杭世骏《质疑 诸史》:“时移势易,踵事增华,亦不得独罪商君矣。”
[拼音] yì dì ér chǔ
[释义] 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出处] 三国 魏 曹髦《少康、汉高祖论》:“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拼音] bù yì yī zì
[释义] 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出处] 《新唐书 王勃传》:“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拼音] yī dìng bù yì
[释义] 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拼音] gǎi yuán yì zhé
[释义] 辕:车辕;辙:车走过的痕迹,借指道路。改变车辕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
[出处]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张秦》:“其初改辕易辙,如枯弦敝轸,虽成声而跌宕不满人耳;少焉遂使师旷忘味,钟期改容也。”
[拼音] bá zhào yì hàn
[释义]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出处] 见“拔赵帜易汉帜”。
[拼音] bì nán qiù yì
[释义] 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出处] 见“避难就易”。
[拼音] yì zǐ ér shí
[释义] 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拼音] biàn fēng yì sú
[释义]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出处]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拼音] biàn gǔ yì sú
[释义]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出处] 《楚辞 九辩》:“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拼音] bǎi shì bù yì
[释义] 千秋万代永不改变。
[出处] 《汉书 邹阳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拼音] gèng xián yì zhé
[释义]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出处] 《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
[拼音] tōng gōng yì shì
[释义]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拼音] fēng yí sú yì
[释义]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出处]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拼音] gǎi róng yì mào
[释义] 改、易:改变;容、貌:神色、相貌。变了神色或模样。
[出处] 《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拼音] shí yí sú yì
[释义] 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