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óu hūn mù yūn
[释义] 犹言头昏眼花。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政看了,气的头昏目晕。”
[拼音] tóu hūn mù xuàn
[释义] 见“头昏目晕”。
[出处] 乌兰巴干《草原上的驯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点头昏目眩。”
[拼音] hūn hūn mò mò
[释义] ①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谓至道难见莫测。②迷糊,不知所以。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拼音] mù xuàn tóu hūn
[释义] 犹头昏眼花。
[出处]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这种的枪花,不但是外国人所无,就是中国的宝贝武人耍出来之后,还要弄得外国记者目眩头昏,眼花缭乱。”
[拼音] hūn tóu yūn nǎo
[释义] 见“昏头昏脑”。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拼音] hūn hūn è è
[释义] 形容糊涂、无知的样子。
[出处] 叶君健《曙光》:“这两句话像两根铁扫把,把他的脑子搅得昏昏噩噩,好大一阵子不能进行思维活动。”
[拼音] hēi dì hūn tiān
[释义] 形容极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会。
[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狱会》:“然野蛮政府,黑地昏天,如此收场,弟来恐亦难免也。”
[拼音] tóu xuàn mù hūn
[释义] 同“头昏眼花”。
[出处] 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连日头眩目昏,呕血数斗,恐逐不能起,未免以墓文累大笔也。”
[拼音] tiān hūn dì cǎn
[释义] 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拼音] tóu yūn yǎn hūn
[释义] 头脑眩昏,眼睛昏花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在水面上团团转转,自然头晕眼昏,故此问而不答。”
[拼音] hūn jìng chóng míng
[释义]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出处] 元 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今日投至见大人,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明。”
[拼音] lián hūn jiē chén
[释义] 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出处] 宋·梅尧臣《秋雨篇》:“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
[拼音] rén yuē huáng hūn
[释义] 人在黄昏时约会。指情人约会。
[出处] 宋·欧阳修《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在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散了客宾,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
[拼音] liǔ hūn huā míng
[释义] 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
[出处] 宋 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螟。”
[拼音] hūn hūn hào hào
[释义] 苍茫浩渺。
[出处] 唐·罗隐《谗书·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转转,昏昏浩浩,有怪有灵,时颠时倒,而子浮浮其间。”
[拼音] dì lǎo tiān hūn
[释义] 形容变化剧烈。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忆女》:“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亲,招魂有尽。”
[拼音] chù hūn qǐ shèng
[释义] 贬退昏庸,开启圣明。
[出处] 《南史·谢灵运传论》:“谢晦以佐命之功,当顾托之重,殷忧在日,黜昏启圣,于社稷之计,盖为大矣。”
[拼音] míng zhāo hūn méng
[释义] 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出处] 唐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拼音] hūn kuì wú néng
[释义]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