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è hé shí yí
[释义] 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拼音] gǎn shí fǔ shì
[释义] 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
[出处]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拼音] jiǎo shí màn wù
[释义]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出处] 《后汉书·弥衡传》:“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拼音] kuāng guó jì shí
[释义] 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出处] 《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拼音] tóng shí bìng jǔ
[释义] 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拼音] tián yuè sāng shí
[释义] 泛指农忙季节。
[出处] 南朝齐·萧子良《谏射雉启》:“且田月向登,桑时告至。”
[拼音] tiān xíng shí qì
[释义] 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出处] 《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
[拼音] xiáng fēng shí yǔ
[释义]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夫人道得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
[拼音] yǔ shí xiāo xi
[释义] 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出处] 《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 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拼音] dài shì chéng shí
[释义] 势:形势。静观形势,利用时机
[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据先生甘贫守困,待势乘时,所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
[拼音] kuàng rì lěi shí
[释义] 累:积累。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出处] 宋 曾巩《为人后议》:“今世议者纷纷,至于旷日累时,不知所决者,盖由不考于礼,而率其私见也。”
[拼音] mí rì gèn shí
[释义] 弥:满;亘:连续。指一天到晚
[出处] 《南史·刘穆之传》:“言谈赏笑,弥日亘时,未尝倦苦。”
[拼音] nìng dāng yǒurì chóu wúrì,mò dài wú shí sīyǒushí
[释义] 宁:宁愿;筹:计划。当有钱时要考虑贫穷时,不能到了没钱时还在回想有钱时候。指应厉行节约,注意储备,不能浪费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肚内有了这两句话,便不怕了。”
[拼音] quán shí jiù jí
[释义] 权:称量。正确分析形势,挽救危急局面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浮秉征伐之任,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
[拼音] tōng shí dá wù
[释义] 谓了解客观形势。
[出处] 清·陈确《答沈朗思书》:“而通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取出一言。”
[拼音] xiàng shí duó lì
[释义] 相:察看。观察时机,估算力量
[出处] 唐·司空图《题东汉传后》:“君子救时虽切,必相时度力,以致其用。”
[拼音] yìng shí duì jǐng
[释义] 应:适合;对:相合。适合当时的情景。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应时对景,我们各贺一杯,你再说飞觞吧。”
[拼音] xiāo zhāng yī shí
[释义] 指恶势力在短时间内喧闹一起
[拼音] bu ju yu shi
[释义] 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拼音] jiàn shí zhī jǐ
[释义] 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