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ī gē fǎn rì
[释义] 挥:又作“?”,舞动。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将戈一挥,可以使西下的太阳回转过来。①比喻留连光景,希望白天能够延长。②后常用以形容有能够排除困难,扭转危局的雄才大略。亦作“探戈反日”、“探戈回日”、“挥戈退日”、“鲁戈回日”、“鲁阳探戈”。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既同处厝火积薪之会,当励挥戈返日之忠。”
[拼音] rì zuàn yuè xuē
[释义] 见“日削月朘”。
[出处] 《新唐书·萧至忠传》:“私谒开而正言塞,日朘月削,卒见凋弊。”
[拼音] rì zhōng zé yí
[释义] 同“日中则昃”。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拼音] rì yuè qí chú
[释义] 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出处] 《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拼音] rì yì yuè xīn
[释义] 见“日新月异”。
[出处]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巾履》:“近年以来,殊诡制,日异月新。”
[拼音] kuàng rì mí jiǔ
[释义] 旷:耽搁荒废。指时间拖得很久。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太子丹曰:‘太傅这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拼音] rì jiǎo zhū tíng
[释义] 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出处] 北周·庚信《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是以维岳降神,自天生德,凝脂点漆,日角珠庭,为子则名高五都,为臣则光照千里。”
[拼音] rì yuè rú liú
[释义]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4回:“今留齐七载,偷安惰志,日月如流,吾等十日不能一见,安能成其大事哉?”
[拼音] kuā fù zhú rì
[释义] 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追赶。夸父追赶太阳。指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也比作“夸父追日”。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拼音] kuàng rì yǐn jiǔ
[释义] 犹言旷日长久。
[出处] 《汉书·严助传》:“旷日引久,士卒劳倦。”
[拼音]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释义]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拼音] rì yuè hé bì
[释义] 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拼音] xià rì kě wèi
[释义]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 《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拼音] wǔ rì jīng zhào
[释义] 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拼音] rì zhuǎn qiān jiē
[释义] 阶:官阶。形容连续升官。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愿待制位列三公,日转千阶。”
[拼音] xù rì chū shēng
[释义] 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出处]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拼音] nóng yīn bì rì
[释义] 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
[出处] 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譬如种柳树,特到柳树长大,浓荫蔽日,农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树底下吃饭,休息休息。”
[拼音] pī yún jiàn rì
[释义]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诸九幽,登之上第,披云见日,立地登天。”
[拼音] rì gāo sān zhàng
[释义] 犹日上三竿。
[出处] 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拼音] rì gàn wàng shí
[释义]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