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ì zè bù shí
[释义]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出处]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况欲以过门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诸标枝野鹿,其不为西晋者几希?”
[拼音] yǔ lín rì zhì
[释义]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 唐·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拼音] lián rì dài yè
[释义] 见“连日继夜”。
[出处]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平射炮》:“半个月来,连日带夜地赶着设计图样,左眼又红肿起来了,我点上眼药,扎起手帕,继续工作。”
[拼音] zhōng rì bù juàn
[释义] 整天不知厌倦。指埋头学习
[出处] 《孔子家语·致思》:“吾闻可以为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
[拼音] lián rì jì yè
[释义] 谓日夜不停。
[出处] 《后汉书·班固传下》:“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
[拼音] rì chū ér zuò,rì luò ér xī
[释义] 作:做工。太阳升起就做工,太阳下山就休息。泛指简朴单纯的生活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2章:“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
[拼音] wǎng fèi shí rì
[释义] 枉:徒然;日月:光阴。白白浪费时光
[出处] 清·黄宗羲《李杲堂文钞序》:“今之为时文者,无不望其速成,其肯枉费时日于载籍乎。”
[拼音] rì dōng yuè xī
[释义]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出处] 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拼音] qiān zǎi yī rì
[释义] 犹千载一时。
[出处] 元·寿宁《静安八咏·赤乌碑》:“龟龙剥兮皇象书,千载一日兮传赤乌。”
[拼音] yǒu zhāo yī rì
[释义] 朝:日;天。指将来有一天。
[出处]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我也劝你不得;有朝一日准备着搭救你块望夫石。”
[拼音] yì shì rì chéng
[释义] 议事:讨论或办理事情;日程:日程表;计划好的按日安排的工作进程表;这里指安排好的日期。在计划之内的讨论、办理事情的日期。
[出处]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建立根据地的任务,放在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把它作为战略任务执行起来。”
[拼音] chū tóu zhī rì
[释义] 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出处] 元·无名氏《庞娟夜走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风疾举发,白日里与儿童作戏,到晚间共羊犬同眠。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
[拼音] rú rì fāng zhōng
[释义] 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拼音] rì zhōng zé zè,yuè mǎn zé kuī
[释义] 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出处] 《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拼音] rì zhuǎn qiān jiē
[释义] 阶:官阶。形容连续升官。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愿待制位列三公,日转千阶。”
[拼音] rì yuè qí chú
[释义] 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出处] 《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拼音]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释义]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拼音] rì zhōng zé yí,yuè mǎn zé kuī
[释义] 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拼音] nóng yīn bì rì
[释义] 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
[出处] 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譬如种柳树,特到柳树长大,浓荫蔽日,农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树底下吃饭,休息休息。”
[拼音] pī yún jiàn rì
[释义]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诸九幽,登之上第,披云见日,立地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