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ì zī yuè yì
[释义] 见“日益月滋”。
[出处] 宋·司马光《重微》:“朝夕狎玩,未睹其害,日滋月益,遂至深固,比知而革之,则用力百倍矣。”
[拼音] hú tiān rì yuè
[释义]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 金 长筌子《西江月》词:“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
[拼音] huàn rì tōu tiān
[释义] 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出处] 明 屠隆《彩毫记 宫禁生谗》:“叵耐狂生诗太狂,只愁谤语外传扬,但凭换日偷天手,难免嘲风弄月殃。”
[拼音] rén wú yǒu qiān rì hǎo,huā wú yǒu bǎi rì hóng
[释义] 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出处] 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想人生百岁翁,似花飞一阵风,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拼音] huī gē huí rì
[释义]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拼音] liáng shí jí rì
[释义] 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同“良辰吉日”。
[出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谕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拼音] rì yuǎn rì shū,rì qīn rì jìn
[释义] 疏:疏远;近:亲近。不经常在一起就日益疏远,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拼音] 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
[释义] 日月天天经过天空,江河天天流经大地。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拼音] rì zhōng bì zè,yuè mǎn bì kuī
[释义] 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
[拼音] rì zhōng zé zè,yuè yíng zé shí
[释义] 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 《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拼音] lǔ yáng huī rì
[释义] 同“鲁阳挥戈”。
[出处] 明·李东阳《得文敬双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叠韵奉答》:“我歌又竟君不来,欲效鲁阳挥日暮。”
[拼音] mí rì lèi yè
[释义] 连日连夜,夜以继日。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拼音] rì zhēng yuè mài
[释义] 喻指时间不断推移。
[出处] 明·沈榜《宛署杂记·宣谕》:“日征月迈,寒暑衣褐。”
[拼音] rì xǔ duō shí
[释义]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出处] 宋·石孝友《声声慢》词:“花前月下,好景良辰,厮守日许多时。”
[拼音] rì zhuǎn qiān jiē
[释义] 指乞丐沿街行乞。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婆婆也,咱去来波,可则索与他日转千街。”
[拼音] rì jiǎo lóng yán
[释义]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出处] 《梁书·元帝纪》:“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气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拼音] zhuǎn rì huí tiān
[释义] 见“转日回天”。
[出处]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拼音] rì lèi yuè jī
[释义] 见“日积月累”。
[出处] 《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先帝于大臣好为形迹,小过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积,以致祸败。”
[拼音] rì mù dào yuǎn
[释义] 同“日暮途远”。
[出处] 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
[拼音] rì chū ér zuò,rì rù ér xī
[释义]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出处] 《庄子 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