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áng mén wai dào
[释义] 见“旁门左道”。
[出处] 《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杀。”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
[拼音] páng mén xiǎo dào
[释义] 犹旁门左道。
[出处] 宋·姚宽《西溪丛语》上卷:“苏溪作歌之意,正谓旁门小道,似是而非者。”
[拼音] shàng yǔ páng fēng
[释义]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出处] 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拼音] páng mén xié dào
[释义] 见“旁门左道”。
[出处]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他就是想靠旁门邪道一举‘成名’。”
[拼音] páng sōu bó cǎi
[释义] 广泛搜集采取。
[出处] 明·李贽《续焚书·序汇·史阁叙述》:“君知其难,则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务得人而后已。”
[拼音] niú shǒu ē páng
[释义]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梦》:“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拼音] fú yǐn páng dá
[释义]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出处]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拼音] páng tuī cè yǐn
[释义] 从侧面启发引导。
[出处] 梁斌《红旗谱》:“我旁推侧引地转着问了半天,他只说些革命的道理,不说出他们的根柢在什么地方。”
[拼音] páng qiú bó kǎo
[释义]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出处] 鲁迅《“皇汉医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拼音] ěr bù páng tīng
[释义]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拼音] páng zhèng bó fǎng
[释义]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指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出处] 鲁迅《读书杂谈》:“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拼音] píng shì páng guān
[释义] 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
[出处] 清·王韬《土胜俄不足恃》:“土人自此以为俄不足为战,诸国皆凭轼旁观。”
[拼音] niú tóu ē páng
[释义]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出处] 《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拼音] páng yáo yīn shān
[释义] 到处暗中煽动。
[出处] 明·张居正《答河道潘印川论河道就功书》:“追忆庀事之初,言者蜂起,妒功幸败者旁摇阴煽,盖不啻筑室道谋而已。”
[拼音] páng shōu bó cǎi
[释义] 广泛收集采纳。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怗毕》:“裴松之之注《三国》也,刘孝标之注《世说》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
[拼音] páng yǐn qǔ zhèng
[释义] 广泛征引,委曲证明。
[出处] 元·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辩》:“大抵《庄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证,以实其说,所谓子州支父、石户之农者,又为谁乎?”
[拼音] páng yì xié chū
[释义] 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出处] 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拼音] páng xíng xié shàng
[释义] 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出处]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上》:“卷轶不广,条目悉具,编年纪月以经之,旁行斜上以纬之。”
[拼音] páng jiàn cè chū
[释义]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出处] 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伪斜平直各相乘除。”
[拼音] páng sōu yuǎn shào
[释义]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